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少女杜拉的故事《爱是一种病》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1:37:16
  • 79

注:本人不懂心理学,只是把此书当成一本小说看。

看过此书的最大的感触就是原来爱是一种病。杜拉的每一次发病我们都可以从影视作品或我们生活中找到对应,但是到了佛先生这里,这些恋爱过程中很常见的事(逃避,掩饰、嫉妒,猜测,自责以及对他人的谴责)都变成促使杜拉发病的根源。杜拉的根源来自于被压抑的爱。对同性的爱,表妹,K女士,女家庭教师;对异性的爱,父亲,K先生。这些爱伴随着逃避,掩饰,嫉妒,猜测,自责以及对他人的谴责嫉而来,导致的杜拉歇斯底里的病症。间歇性咳嗽,失语,并企图自杀。经过佛洛伊德的分析,我才发现原来导致杜拉发病原因也都曾出现在我们身边。下面我来举几个例子:

一、生病的动机。当病人们发现生病可以给自己带来某些“好处”,(比如小孩可以不用去上学,K女士不用同她丈夫同床)他们便会在潜意识里对症状采取宽容和保护的态度。童年的时候,小孩子为了渴求父母的爱,会利用自己的不舒服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结了婚的女人,会因为丈夫经常出差对自己关心不够而在丈夫回家后身体开始不舒服。M女士明明好好的,心情也不错,会去购物,接送孩子,给孩子做饭的时候哼着小曲,可等她丈夫一回来全都变了,她开始容易暴躁,乱发脾气,平时可以一个人应付来的事这时候也需要有人来打下手,一些常年的老病也会发作,比如怕吹凉风,头晕。丈夫回到家里本来是希望得到休息,这样一来他不但不能够休息而且会更累更不耐烦,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丈夫会把出差看成是一种逃避,更加乐于出差,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比如《傲慢与偏见》里伴随着班奈特夫人多年的神经痛,还有《达子的春天》里男主角的妈妈,她经常会做出一些很过分的举动,另全家人很没面子,(具体的事记不清了)记得的是有一次男主角责怪他父亲:要是您对妈妈多关注一些她根本不会这样,事实也是如此。佛洛伊德的临床对象多是女性,其实如果那些生活在这些女性周围的男性平时能够给予这些女性更多的关注,这些女性也许就不会得病。

二、对象的转移。“那孩子决定跟她父亲走,实际上,她是逃向她父亲,因为她害怕追求她的男人;她寻求她父亲小时候的爱,以便阻止她对一个陌生人的爱。”这里涉及到佛先生的一个很有名的观点:女孩的恋父情结。如果把这个观点延伸即是所有的女孩都有恋父情结,而那些对父亲有意见的女孩则是因为她们没有或者她们觉得她们没有从父亲那里得到应得的爱。这个最典型的代表非张爱玲笔下的许小寒莫属。张氏在《心经》讲了一段双重对象转移的故事,即许小寒和她父亲许峰仪。许小寒逃避一切异性的爱,并总是躲藏在父亲的臂膀下。许峰仪最初是因为对许太没有感情而把全部的心血寄托在女儿身上,这是他的第一个对象转移;当他发现女儿对自己的爱不仅仅是父女之间的那种,便把自己的爱转移到女儿的好友(同时也是和女儿长相相似)段绫卿身上。在杜拉的世界里,她父亲一直和K女士保持着一种暧昧的关系,所以她既埋怨自己的父亲又嫉恨K女士。在没有体现恋父情结的一些影视作品中也存在着对象的转移。如《相思成灾》里的女主角,她对异性的爱感到没有安全感,却对身边的同性恋朋友(是男同性恋)推心置腹,她的前男友曾经对她大吼到:你永远都不能爱上任何男人,除非那人是个Gay。当然电影的结尾她不能免俗的克服了自己的畏惧感,爱上个纯爷们。

三、同性之间的相互利用。这一段落在次证明了能看清女人的男人是多么可怕。在佛先生眼里似乎所有女人都被扒光了,暴露出人类(主要是女人)最原始的***裸的面目。在这里杜拉被两个她曾信任的女性利用了。K女士为了博取杜拉父亲好感在一段时间里充当了杜拉密友的角色,杜拉的女家庭教师也是一样,她撺掇所有人去反对K女士。但是敏感的杜拉一下子就看穿了她的动机,女教师爱上了自己的父亲,当父亲在的时候她变得风趣而殷勤。这就是天下所有后母和小三的悲剧了,你永远不能获得孩子们的认同,除非你真正是一个一慈悲为怀的人。而我们都知道观音菩萨是不会爱上一个有妇之夫的,所以孩子们永远是对的,不要被弯下腰递给你苹果的陌生女士所欺骗,所有陌生人送到苹果都是有毒的,除非你有把握能找到有解药的王子。

最后,我祝福所有女同胞们都能得到男性朋友的关注,给自己一个爱和被爱的机会,并遇到有解药的王子,希望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