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在晚年重拾笔墨,写作基地前传。在创作迈向基地时,已是到了从心欲不逾矩的年纪。大半生的悲喜都已看透了吧,所以,迈向基地比起早先的小说,显然有了更多关于“人生”这个命题更深层的思考。在阅读时,当然还是会被层层迭出的悬念和环环相扣的情节所吸引,然而读着读着,渐渐心生出一些悲凉。甚至会有流泪的冲动。我不知道在写作时,阿西莫夫有没有潜意识地把自己的一生投射在谢顿的身上。关于老去的孤独和恐慌,关于无可抵抗的命运的悲叹。在描写垂垂老矣的谢顿时,那份真实感简直可以触摸到。
谢顿的一生,是幸运还是不幸?诚然,心理史学使他能够预知人类的未来,让他在生前显赫一时,而在死后,更是成了神话似的存在。然而,在他漫长的一生里,所经历的,是所爱的人一个个远去。
丹莫茨尔。或者,他在机器人系列里的名字更为人所熟知,机 ·丹尼尔·奥利瓦,这个聪明强大善解人意的机器人,目睹了银河帝国的兴衰存亡,始终淡然处之,在明白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后安然离去,留下一个从容的背影,身后的是无数以这两个名字为主角的传说。丹尼尔是基地和机器人系列里我最爱的角色,不仅仅因为他有人类难以企及的脑力和体力却没有人性的弱点,更是因为,在阿西莫夫的描述里,他似乎没有金属冰冷冷的质感,反而,他给人的感觉始终是温暖的可以相信可以依赖的,的朋友应该就是这样的。多么讽刺,理想的朋友竟然连人类都不是。又或者,人类永远不可能如此完美吧。
克里昂一世。身在皇位,最大的权力却仅仅限制在皇家御苑。而最后,是他出于好心意欲提拔的一名园丁将他刺杀。命运中总是有无穷无尽的不确定性,心理史学能预测未来的整体走势,可是个人呢?也许有的时候,分析一个人比分析一个宇宙还要不可思议。比如,谁能想到,园丁刺杀皇帝的原因,仅仅是——他死了,我就不用被提拔成园丁长,不用被禁锢在钢筋水泥的小小办公室里,我不要那样的生活,我要生活在自然里,要和我最爱的植物和土地生活在一起……
铎丝。又一个爱上人类的机器人,又一个因为爱上人类而遭到毁灭的机器人。或许,那么多口口声声说着爱,说着神圣的纯洁的至死不渝的爱的人,在真正面对死亡时,还不如一个机器人。这是多么让人绝望的事实。铎丝死在谢顿的怀里,最后,她对谢顿的爱让她成为了一个人类。我知道有很多评论家会骂阿西莫夫在做无谓的煽情。那又如何?谁规定科幻小说一定要写得严谨客观得好似实验报告?
婉达。谢顿晚年最后的依靠。然而,她还是要离开,带着心理史学的研究,或者说,带着改变人类未来的力量。作为一个已然失去爱人和儿女的老人,能有孙女陪伴,岂不是一大乐趣?然而,谢顿还是选择,让她走。因为,作为一个处在历史交叉点的人而言,银河帝国重建的一千年,比起自己人生的最后几年,意义实在重大得太多。
然后,故事结尾,智者孤独地死去。或者,这个智者,就是阿西莫夫自己。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1:37:02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1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