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中国问题《罗素先生眼中的中国问题》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1:36:34
  • 84

罗素先生以彼时的中国为起点,对一战后世界局势做出了一个全景式的分析。与其说这是一本专门剖析中国问题的书,不如说是对各国各民族文化都做了较为细密的观察,从而得出的一些独到看法。后者既植根于东西方文化特色的对比,又着力分析了中日文化的异同,并以一种真正学者式的冷静来看待这些文化差异。作为一个来自西方世界的人,他清醒的看到了欧洲人崇尚暴力、恃强凌弱和歧视有色人种的性格缺陷,批判了美国人的伪道德,并且领悟到“所有的政治都是由咧嘴而笑的恶魔造成的,他教唆那些精力旺盛、头脑灵活的人去折磨那些逆来顺受的广大民众,以夺走他们兜中的钱财、手中的权力和脑中的思想”。从事实出发,他没有偏袒任何一方,但言辞中处处渗透了对中国文化的尊崇和热爱。

看得出来,罗素先生对中国人民是怀有最大的善意和美好感情的,除了对道家文化的仰慕之情,罗素在中国经历的日子也使他感到“中国人待我不薄”。在他看来,中国人天生宽容友爱,以礼待人,追求和平与自由,且拥有参透几千年人生归宿的大智慧,但也正是中国人的善良、淡泊和长期不重视科技与效率的传统,导致它在与西方的碰撞中滑向另一个极端——为列强的坚船利炮所破。相比之下,欧美人颐指气使的狂妄自信则会带来更大的负面效果,二者如能调和,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

罗素先生单独列了四章讨论日本,可见中日之间关系之重。对于日本来说,中国和西方是两个先后到来的文化导师。日本由于受中国的影响而产生了645年的大化改革,又由于受欧洲的影响而产生了1867-1868年的明治维新。日本文化中东西融合程度很难说究竟有多少,表面上充斥着“东方属性”,实践上却运用这西方一整套高效的方法治理国家。和中国所遭遇的历史一样,日本同样面对了来自西方的入侵,但和中国不同的是,在“武士道会选择战死而不是饿死”精神的熏陶下,日本人选择了抵死的反抗。他们真正的愿望,不仅是与白人平起平坐,而且要凌驾于白人之上。罗素先生充满睿智的预见到了美日战争迟早要爆发,“如果两国交战,哪怕历时10年,最终必然是日本败北“。

日本人对于一衣带水的中国一向是虎视眈眈,日本人做梦都不会把中国视为平等的民族,它的野心在于要把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纳于旗下。虽然日本文化的源头来自中国,这令日本相形见拙,所以炮制了古老的历史来遮羞,但这只是整个体制的一部分,其中隐含着政治目的。在吸取了西方的民主政策以后,日本外交政策的沙文主义并没有因为民主的发展而减弱,由此不仅招来东方人的仇恨,也招来了西方人的仇恨。在罗素先生眼中,日本人的聪明在于他们一以贯之的实用主义和拿来主义,但随之而来的野心却缺乏道德上的正直,以致发展成了人人都不待见的民族。

书中可供玩味的观点甚多,在此仅摘录罗素先生眼中的中国,身为一个中国人,听到这样的评价固然是心里美,但深究下来,也会有良心上的隐隐不安,就像外族比较容易发现异族之美一样,局内人往往也比较容易发现本族之丑,后者在柏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深有体现,就不赘述了。值得思考的是,对于罗素眼中的那些中国人的优良秉性,我们这些后人到底传承了多少;英国出了个欣赏中国的罗素,在中国能这样客观评价别族文化的人还很少(那些缺乏批判精神,一味说好,崇洋媚心态居多的除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