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鲤·孤独《狠狠拍砖》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1:35:15
  • 55

声明:

这篇文章并不是针对某个作家个人,或者某一代人全体而言的。

只是看不惯,很厌恶像这本书中这样活着的,热衷于阴暗和肮脏的那些人的生活。

我只是把心中累积的厌恶借由这本书一齐发泄出来了而已。请年轻人不要对号入座。

我写《夏至未至》的感想豆瓣上有人留言说:LZ是妈妈呀!妈妈也能写出这么80后的文章。

其实不是我自己博客上提到儿子,好多人看我日志都没想到是一个妈妈,还是70派的。

从二十岁开始我就被人贴了“幼稚”的标签,虽然有时候觉得沧桑到八十岁,但是心态永远年轻。

对于八零后还算了解,也能理解,一直都有一些80后的朋友,觉得和他们没有年龄上的障碍。

八零后作家的书,也看过不少,尤其张悦然的书,觉得很有才华。买了她好几本书。

之前见识过她的才华,她的文字风格也是我喜欢的,而死亡,孤独这样的主题也是我感兴趣的。

因此在看到她主编的主题书《鲤•孤独》的时候,就犹豫了一下买了。

书回来之后一直没看,直到这两天,也不知道为什么那天上班前从书柜里取了这一本。

断续看了两天,说实话,是恶心的两天。看完之后就想把书给处理了算了。

对张悦然,当然是相当的失望,就像我知道她要办杂志时一样的失望,觉得或许就江郎才尽了吧。

曾经在她博客上看到她说,她已经得到了想要的一切,因而觉得索然无味之类的话。

我觉得一个写作者,最好是心无旁骛地写作,如果把精力投入到其他事情上,必然影响创作。

但是对于她,创作可能已经无法满足她了,因此做一些书娱乐一下。

每当看到好的小说,令人感动的照片,都觉得应该找个漂亮的容器,将他们盛放起来,让大家看见。它们的美也能交相辉映。

“鲤”是这个容器的名字。它是最质朴又最妖娆的造物,从灰扑扑的古老传说中走来,每颗鳞片却都闪闪发光,似乎有着无穷无尽的生命力。

总是想说我太孤独了。决心做这一书系,也因为太孤独。在制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更多更孤独的人。孤独原来是如此辽阔,如此恒久。这本书是献给孤独的,我们强大而温柔的敌人。这本书,也是献给你的,在某个深夜,我曾看到过你。彼时我在和我的孤独作战,而你正在和你的孤独对峙。我们忽然被打通了。孤独,原来也可以是一座鹊桥。

这是她的序言中的话。当初买这本书,有一个吸引我的就是她的序言,觉得我们能够理解。

觉得这样一本书一定是个好看的容器,里面装着一些宝物吧,我这个占有欲强的人怎容错过。

书拿到的时候,确实觉得精美,但是一直和它没有气场,就一直没有阅读。

一开始看到介绍吸血鬼的故事,原来吸血鬼故事的主题就是亘古不变的孤独。

他们从爱情里感到的孤独,是一种被排斥在生活之外的痛苦,在人类看来他们是恶魔。

他们对人类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想要沟通的欲望,对人类爱情的记忆给他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挫败感。

是那种“我吸干了你的血,却仍然摸不到心脏”的孤独。他们不会死于衰老,只会死与阳光或者孤独。

我不喜欢吸血鬼故事,却喜欢这样有关心灵探讨的文字。

因此觉得这本书一定大有看头,会讲一些心灵的话题。还给妖精短信,她也说有兴趣。

可是看着看着就觉得很没意思,本来以为仅仅是空洞的飘忽,没深度的意识流,文字游戏而已。

没想到越看越厌恶,一种强烈的不洁的感觉弥漫起来,像是脏东西黏在手上怎么甩也甩不掉。

我不反对性描写,觉得D•H•劳伦斯,渡边淳一笔下的***和欲望就很有美感。

让人觉得性和爱,身体和灵魂是统一的,心会跟爱一起走的美好。我喜欢看那样的性描写。

即使是木子美写的也不恶心。可是这本书中性被他们写得那么肮脏,我觉得书本简直都脏了。

我忍不住给妖精短信说了自己的气愤,还有这种恶心的感觉和困惑。

妖精很不解地问:写月经,我想不出来这个有什么好写,是描写月经的痛?

妖精的话让我失笑,如果是些痛经的话还好,起码那是病痛,是生理现象,不是肮脏的。

我总是觉得世间有那么多美好要书写还来不及,有那么多的美好来不及去热爱。。

我不是说不要表现丑陋,但也要有表现的形式,揭露是为了改变,而不是像艺术品供人欣赏。

也用不着对经血***用过的卫生巾污秽的内裤同性恋污湿的手指***那种东西津津乐道吧。

(天哪!这些字眼在我的文字中出现简直就是破天荒,简直是被逼无奈!)

我不得不承认其中一些小说写得确实很好,但是却给人非常肮脏的感觉。

我很郁闷,这些人怎么这么热衷描写丑陋的肮脏的东西?

感觉他们描写起来很痴迷,有一种特别的热情,甚至很享受,好似能从中得到***似的。

很擅长展现丑陋和肮脏,恶心的感觉被他们表现得淋漓尽致,读过之后不洁的感觉久久甩不掉。

我有文字洁癖,受不了这些。觉得读这本书简直是浪费时间,我一直忍耐着恶心的感觉看完。

觉得这些人***,颓废,消沉,男女通吃,没有美好的感情世界,更没有干净健康的两性关系。

他们似乎就是为了纯粹的感官刺激,不断地沉沦,愈拯救愈堕落,因为是用堕落去拯救。

我忍不住和另外一个年轻的朋友说这些,说我的恶心和失望,以及愤懑。

我问他,是不是我真的老了,见不得年轻人虚度光阴?

他回复说:我有一个朋友说,这书会看得人魔障,哈哈。不是你的问题。

我说有一次看到他说不介意别人叫他八零后作家,可是我知道其实他心里是瞧不起他们的。

他说:我从一开始就知道我和他们的不同,也不介意众人加诸我身上的称谓,如果活到这岁数还无所适从,那活该颓废,迷茫。我现在也厌弃了,玩弄文字者,其实是被文字玩弄。嫉妒和谎言更过分,你纯当这是一帮文学青年在自娱自乐吧。

我喜欢他的自信和淡定。我能欣赏到他文字中的美,也能理解他在纷扰中的坚持。

我也看到过张悦然说很反感被人称为八零后作家,她撇清她是不一样的,是比他们有深度的。

我以前看过的她的小说都很有才华,是我喜欢的风格。但是这本杂志太烂了,非常的八零后。

我看过不同时期走在时代前沿的人写的有争议的书,对怎样大胆尺度的书写都不会吃惊。

这本书中的很多性描写也够不上***裸,但是他们营造的那种很肮脏的感觉简直无法形容。

以前觉得人们对年轻一代有偏见,太一概而论,甚至觉得人们否定了他们的才华,不理解他们。

我一直觉得他们确实有才华,他们的苦闷应该受到关注,应该宽容,而不是过多指责。

但是现在,这本书之后,觉得他们真的没理想,太颓废,太堕落,挥霍才华和青春。

他们的痛苦都是因为没有理想,太物质,太强调享受,对自己要求太低,没有社会责任感。

还要让人认为他们苦闷孤独,要苛求理解,其实根本不值得人们去关注,去理解这样的苦闷。

我并不想标榜自己的青春有多纯洁多美好,多有社会责任感多有理想。

我也曾迷惘,虚度光阴,犯错。也曾经让上一代人认为堕落,但是我的感觉总是干净的。

并且现在,随着年龄越大越更加喜欢干净明朗的感情世界,和单纯健康的两性关系。

张悦然在序言中说这本书是写给孤独者的:我们忽然被打通了。孤独,原来也可以是一座鹊桥。

可是我一点也不这样觉得,我觉得我和他们的孤独无法想通,我们的精神境界完全不同。

这本书中这些人的这种孤独没有丝毫价值,就是一群丧失了理想的人的无病呻吟和自甘沉沦。

人家吸血鬼也是向往人类爱情而不得才孤独的。可这些人的孤独不值一提,简直就是活该。

像妖精说的:人类在退步,他们追求更物质,不懂人类孤独为何物。污染我们的孤独。

是的,年轻一代人被物质和享乐宠坏了。他们更喜欢索取,不习惯付出。

不要说我不理解他们的孤独,是我不屑于理解,那样的孤独太无谓。

不要说我不懂得欣赏,人们对于美好的东西才谈得上欣赏,相反的只有厌弃还来不及。

张悦然说: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能够合理而健康地挥霍青春,才不算浪费。

难道就是***吗?不管爱与不爱,不管是什么性别,只要有欲望去做就行?

深夜里,和朋友不断发短信发泄着我的愤怒,想要摆脱这本书带来的不洁的感觉。

突然我就气急败坏地说:这本书的主题是孤独,如果他们的孤独是这样的来的,是这样的状态和发泄形式,那让他们去垃圾堆去死吧。

我读书前害怕把书弄脏包了封皮,可是看完之后很庆幸我包了书皮,我的手才幸免于弄脏。

我简直被这本书恶心的无以名状,甚至想看我向来不以为然的杨朔他们的散文净化一下感觉。

妖精说她也受不了这种东西,她喜欢看向上的东西,即使过程艰苦,也得心中向上。

是的,我们都喜欢《读库》里写的那些关于青春狂妄的事。那时的人们多么单纯磊落。

这本书,使我更愿意看古典气息的,甚至是革命情怀的人们的青春。那才真的是岁月如歌。

我的反感让妖精对这本书既反感又好奇,不知道到底写了什么。

我说以她的心灵需求和鉴赏能力,根本受不了这些无病呻吟。

还是看一些老一辈的书,看看名著,那些经历岁月检视,被岁月声援的文字吧。

那些作家,他们文字好,人格高,有理想,又谦和。给人美感,让人受益无穷。

这篇文章写到一半的时候去看豆瓣上的评论,担心我因为代沟的原因而反应过激,失之偏颇。

一看之下才放心了,原来他们同龄人也很反感这本书,对转型后的张悦然也同样很失望。

也不知道那些人是哪个年代的,但是看这本书的人大多应当是八零九零后吧。

论坛上有人说:《孤独》有的人说是被经血泡过的书。

这个说法简直就和我的感觉一模一样,经血本来没什么,但是他们写的非常恶心。

来看大家对这本书的评价吧:“恶心”,“孤芳自赏”,“无病呻吟”,“做作”,“蛮垃圾的”,“没有实质意义和内容”,“看了悦然的新作,突然有很恶心的感觉”,“文字太污垢”,“《鲤•孤独》看的我想吐”,“没有一篇不是搞的”,“总之,对这位自称为青年作家的人不敢恭维了”,“没完没了的空虚”,“小说特别恶心”,“看着有点故意哗众取宠的感觉”。

不想再引用了,总之,恶心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觉,也不是70年代人的误解。

欣赏一本书,领略其中思想,需要读者拥有和作者持平的智慧和情感。

是的,这很关键,有的书不是谁都可以读懂,这不是用心和努力就能做到的事情。

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和这本书很有共鸣,因为描述了他们的状态,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可是他们从中得不到好处,不会给他们救赎,只会让他们更加沉沦,因为找到了借口。

在隔了一天之后来写感想,妖精问写起来很难受吧。

我说那种不洁的肮脏的感觉已经克服掉了,心里只剩下了愤懑和失望。

我多么希望所有的年轻人在享受青春的时候不要这样虚掷光阴,明媚一点。

青春是用来挥霍的,没错,但是要挥霍自己创造的东西,而不是把别人给的拿去浪费。

特别想强调的一点是,这本书前半部分不脏,一些话题还不错。

后半部分的“随笔”和“小说”栏目,一些读过没有影响,更多的恶心不已。

唯有安意如的一篇《一样花开为底迟》让我感觉是一朵出泥的莲花。

我这样看不上这本书,也不是针对某个作者,我很不想攻击谁,说实话这种失望也打击了我。

我仍然承认他们的才华,但不能认同他们的生活方式。我也说青春是用来会挥霍的,但不是虚掷。

我和他们的价值观不同,或者说,一个七零年代的人根本就不该来参与年轻一代的文字游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