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孤独中否思自我与重构心灵
这恐怕是我们每个八十年代生人都无法绕开的命题。并不是到了十八岁,参加个成人仪式,我们就真的成人了,甚至这个愈趋步入老龄化的社会,在心灵层面反而背道而驰。
我们这一代人是孤独的一代人,我们这个民族(以汉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尽管这个表述有失偏颇)是缺乏信仰的国度。没有信仰的我们在孤独中成长,汹涌而来的是多元的文化、思想、理念和主义。这是国家走向文明、渐趋开化的应然,但是良莠不齐也造成了我们这一代特有的困境——迷失的危险。我们有理由相信,聪慧的国人会越来越理性,但是我们也相应地交了学费。
从一种极端转向另一种极端,以一种焦躁的心态过渡,就往往造成混乱。行为的过渡容易造成行为的混乱,思想的过渡相应带来思想的混乱。我们就是这样的一代人,有着独有的性格,也有着独有的危机。
《转山》的作者和我们的背景不一样,但是却遭遇了同样的困境。由这本书,我揣测继而妄断了作者作为一个青年人所经历的心灵旅程,然后不可避免的“自怜身世”,在此之后扩大到我们这一代人的共性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不管怎么样,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人是需要一场仪式的。在《转山》的作者来说,这场仪式只有去西藏才能完成。
我们需要一场什么样的仪式?大可不必像天葬或是洗礼那样的宗教仪式,也不用像满族等一些少数民族花样繁多的结婚仪式,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只要给自己一个面对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机会并不多,但若有意为之,却也俯拾即是。
你若是仅仅诱惑于西藏的神秘和景致,恐怕是不会如作者般冒险和犯难的。你必定是诱惑于创造一个新的可能的自我。怀疑自我,厌恶自我,释放自我,珍视自我...这是否思的过程。当你开始思想自己时,尤其是思想思想时,你就已经开始了一段奇异的旅程,而且并不亚于任何一种宗教仪式神圣,也不比任何一个民族的婚礼仪式更为简洁。
一首歌这样唱: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dreaming and pretending
I did not find paradise
It was only a reflection of my lonely mind searching
What was missing in my life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的男主人公有着任谁看来都十全十美的人生,甚至在其自己眼里都显得十全十美:满腔热情地致力于工作,获取了相当多的收入。有三室一厅的住房,也有山中别墅,宝马、切诺基也有,而且还拥有堪称完美的幸福家庭,爱着妻子和两二女儿。连他自己都质问“我还要向人生寻求什么呢”。但是他也分明地感受到自己心中的空洞,那么大那么真切,这大概就是两仪式(《空之境界》女主角)的“伽蓝之洞”吧。村上小说中的主人公大多有着完满的生活,却也有着不完满的自我,这话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但我不情愿去雕琢另一种说法。这大概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缺失”吧,也许我们一生都致力于此:finding what was missing in my life.
向大家推荐《转山》不在于文字本身,更多的在于自我这一主体的意识与否思,以及给我们提供一种可能。至于是什么可能,我有我的想法,你也肯定有你的,在此我不做误导性的阐释。不骗你,值得用心去读。
末了,准备再买一本送给弟弟。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1:34:08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0824.html
上一篇
步步为零《钻石王老五》
下一篇
花痴日记《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