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老子庄子 译注《见仁见智》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1:32:46
  • 40

马克思教育我们看事物要辩证的一分为二的看。

人们在自然科学上所坚持的看法是真理的相对性 ,也即世界上绝不存在绝对真理(是由人们的绝对无知和相对有知决定的)。那么放在社会科学和哲学上,这个道理亦然正确。

就如同孔子有些东西一定时间内不会过时,老子的东西亦然。至少我在现在仍能看到的它的积极层面。

中国人从来都是极具耐心的,能忍,懂得韬光养晦,但现在的问题是,国人离平和的心态越来越远,体现在几个方面:急功近利,缺乏宽容,防御性强。如果说“文革”使传统道德断了根,那么其始作俑者更可追溯到“五四”。我在这里不是在陈词滥调的强调重温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只是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合理必然的一面,权且把老庄读作修身养性之术,这比看心理医生要强的多。

老子重道,重德其实就是重自然,重修养,前者浑然天成,与生俱来,圣人方能掌握,而所谓修养便有点掩饰造作之嫌,是普通人能达到的境界修之以德,倡之以道,道固是万物之根本,有道之人乃完美之人,常人虽然难以企及,但也要尽力去做(人固然不能完美,但我们依然须要尽力塑造我们的完美人格,呵呵,抱歉,鄙人有些完美主义了),而他给出方法就包括心态宽容,抵御诱惑能伸能屈谨慎谦虚,不为天下先(这点上庄子倒是与之恰恰相反)等等......归根结底俩字——理性

老子的对道和德是分开的,德不如道,在道德仁义礼上也是分优劣的,对人性和道德的研究很有启发性。

不过,“不智民”一说,倒是与我们所历来坚持的民主自由颇相违背,姑且看做是历代统治阶级的篡改(老子本身并不代表统治阶级,也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士”,他并无必要去用一套统御之术去迎合君上)或者是老子自身的局限性(我个人更倾向于这种解释,他把圣人和人区分开了,多少有点俯瞰众生的味道,于上帝和人是一般的道理;我想他与自由民主的根本对立点或许就在于老子站在了圣人的角度,而卢梭们则站在了人的角度)也未尝不可,老子毕竟也是人。

在海量信息面前,当代人读书读的太杂了又缺乏一定的判断力,读读老庄,平静心气,或许能够有助于在纷杂中探求是非。

看书,把它看做工具最好,收为己用而非为其所用;如果抱着顶礼膜拜的心态去读,那倒反而有害,不如不读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