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感觉很象希望工程的故事,边远的山区,失学的孩子。爱心,捐了款当然算爱心,“我希望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做些什么”,如是说。
在中国,建一所希望小学是20万,一个初小是5万,不是很贵吧,“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温暖人心的话不知道是谁说得,国家一年的教育拨款拨到哪里去了?连几个山区的人民教师都养不起?民众的自发行为可以来监督大家的钱究竟是不是落在实处,国家的呢?本来这是***行为分摊到每个公民身上作为义务就有问题,落后山区小孩子的教育问题本来就应该是基本.....,在上海造一座航母般的金融大厦是几亿,落差有点大。
或许教育这东西本来就不该在山区发展,发展好了,又多了N多只剩老人、妇孺的空城,过多人才集中到高度发展的城市,造成劳动成本的大幅降低,人力资源的局部过剩。这是气话,脚踏实地的稳步发展,资源分布平均化,好大一个空。
废话了,说着说着,就有点愤青的迹象了,不应该。
回到这本书,这本书的主人公简直就是圣人一样的在巴基斯塔的存在,所谓人性的伟大,我否定,我认为只是一种使命感,当一个人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到自己想做的任何事上去,就像对爱人所说的甜言蜜语:你就是我的一切。只不过一个做得到一个做不到而已。
一个人,从一个承诺开始,到用自己的一生来做这件事,不容易。尤其对一个从一穷二白开始的人更不容易,这里建一所学校不是说把钱砸在上面就可以的,从头到尾,都是自己,何况他并没有钱。
主人公的确可以在当地自认为神,一个发达国家的哪怕并不是杰出者的人,利用他身上有限的资源所带来的光环,来帮助那些穷苦的人们。耶和华也就是这样成为神的吧,不过两者不同的行为就是他选择了融入,以那种最直白的交流方式来兑现自己的承诺,所以自始自终他就是获得了真诚,不需要用鲜血来表达自己的诚意。
或许本书事后添加了许多光环,但很多人、事、物的确让人觉得幸福的落差会这么大,或许只有在最落后的地方在能看到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诚和淳朴。
苏格拉底这个老流氓用类似于谋杀的手段告诉可怜的年轻人怎样求知。一个全世界最边远、落后地区的目不识丁的老人用了全村的十三只羊来告诉那群流氓孩子们需要求知。
但又或许,教育和开化会毁了一个地方原有的祥和和快乐,简单即美。
涂鸦涂得太多混乱,可能是因为这本书不是一气呵成的缘故,想想看看,本来社会发展就是充满矛盾,事不关己,庸人自扰之。一本好书,有感动就足够了,我喜欢。
收个尾吧:在巴基斯坦的世界中,“三杯茶”,是巴尔蒂人交朋友的方式。
第一杯茶,你是陌生人;
第二杯茶,你是我们的宾客;
第三杯茶,你是我们的家人,我们愿意为你做任何事,甚至是死。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1:31:05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0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