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波族=布尔乔亚+波希米亚,也就是说,布波族是布尔乔亚和波希米亚融合的产物。本来两者格格不入,很容易区别开来:布尔乔亚资产阶级是那些一丝不苟、脚踏实地的人,他们捍卫传统和中产阶级的道德观,他们在大公司上班,住在郊区,礼拜天会上教堂;波希米亚性格的人则是那些藐视传统的率性任情者,他们不是艺术家就是知识分子,反正就是嬉皮士一族和跨掉的一代。波希米亚人崇尚20世纪60年代的激进价值观;布尔乔亚人则是20世纪80年代积极进取的雅皮。可是现在,本书作者认为,布尔乔亚人和波希米亚人已经完全混在一起了,这些新信息时代的精英分子是布尔乔亚的波希米亚人,即“布波族”。
布波族是两个阵营相互需要、相互取悦从而取长补短、互惠双赢的结果。资产阶级要改变古板和惟利是图的掠夺者形象,而那些一贯扮演社会批判角色的艺术家和知识分子,正悄悄改变与资产阶级和权势者不合作的立场。曾经的势不两立已经打破,而他们的确有共同语言:毕业于常春藤大学,体面的工作,优越的出身,一帆风顺的前途。更重要的是,他们都需要对方。处于上层阶级底层的知识分子通过掠夺者来参加并感受诸如基金会晚宴此类上流社会的奢华,掠夺者邀请知识分子进入自己的圈子来表明自己的品位不凡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这种互相需要早已通过他们的联姻***裸地表现出来。本书作者通过《纽约时报》婚庆版发现,在美国世家精英时代强调的高贵出身已不占主流,今天的门当户对有了新的内涵。婚庆版中婚礼的双方,可以截然分为两个团体:教养者和掠夺者。掠夺者包括律师、商人、行销专业人士。教养者一般主修文科,毕业后成为学者、基金会干事、记者、行动主义分子,或是艺术家。在婚庆版上登载的婚姻,大约有一半是两个掠夺者相约厮守一生,五分之一左右是两个教养者联姻,剩下的则是掠夺者和教养者的结合。
在布波族时代,知识分子应该屏弃商业和大众文化的诱惑的传统信念已经丧失,很自然地成为布波族的一员。当代的知识分子看起来更像一个生意人。他们要善于发表能引起激烈争议的文章,要善于推销自己,要积极参加各种会议,并尽可能地出版专著,多多益善。知识分子为了能使自己发表文章并得到人们的重视,他在文章中的的观点必须是错误的。一篇有逻辑的文章会被阅读和理解,但是没有逻辑或是观点错误的文章,则会引发数十位其他作家起而回应,因而给了这个作者更多的曝光机会。电视作为当代最具话语霸权的大众传媒,任何一个聪明人都不会稍稍忽视的。“电视的最迷人之处是,在不需要花苦功的情况下,就能让知识分子受到注意,并提供了知识分子活动当中最诱人的刺激、名声和影响力。”看来,中国和美国知识分子的差异要比两国之间的差异小得多,全球“一体化”和“同质化”趋势在知识分子的转变上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清高和自命不凡在今天的知识分子那里已荡然无存,知识分子明星化是全球共有的现象。
与布波族相比,小资就太小家子气了,真的是“小”。布波族由于比小资更有钱,因而也更有表现自身品位的经济基础,而且他们更可能具有社会责任感。与以往的布尔乔亚或波希米亚非此即彼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最大的不同在于,新兴的布波族属于受反精英教育的精英阶级,“他们生活富裕却反对物质主义,他们可能一辈子做生意,却担心自己的灵魂被出卖,他们努力地在平等和特权之间取舍,在便利和社会责任之间取舍,在叛逆和传统之间取舍。说到底,布波族最大的冲突存在于世俗的成功和内在的美德之间。”作者对布波族的描绘准确而又饱含趣味,当然也不无讽刺和挪揄,但更对他们表示了理性地肯定。作者承认自己也是布波族的一员,认为,布波族的教养、善意、能力、节制、健康的法则、谦虚宽容的态度使之为社会所认可,并可能成为社会的主流而被更多的人所仿效并努力跻身其中。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1:29:44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0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