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梦想:超越一杯咖啡的价值
范典/文
在城市的显赫角落,你会发现“星巴克”的踪迹,至少在杭州是这样。平海路上,我在午后阳光下品尝一杯卡布其诺,或在竹翠掩映处的“新天地”或Shopping后在银泰暂歇时喝同一种口味的咖啡,会在上面加满奶油泡沫,然后放几小包糖末。对我来说,“咖啡”虽然在中国大地上随处可见,甚至连我现在住处的楼下也有“星巴克”,但它仍然像个舶来品,有些文化无法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至少在一部分人眼里,“咖啡”仅仅是有钱有闲人的消费品,不像在美国,它已然卖的不是一种产品,而是服务的质量。
约瑟夫·米歇利所著的《星巴克体验》一书,站在企业管理的角度上对“星巴克”进行了审视与总结,分别从五点原则(当成自己的事、关注细节、惊喜与愉悦、包容阻力及留下印记)出发,结合企业发展的内外因来提出一些案例并加以分析。
正如“星巴克”前CEO霍华德·舒尔茨在导言中所说:“星巴克的故事在各种意义上都印证了‘想象’的力量”,他们靠自己的“梦想”将单一的“喝咖啡”演化为“雅皮士的时尚”,从开出第一家店到全球三十八国家拥有一万三千多家分店以及十四万多的员工,以平均每天开六家的迅疾之速覆盖城市的各个角落,除了产品够“硬”(最为纯正的咖啡)之外,支撑它的是一种经营理念,那便是全球统一化的环境、服务,让人离家万里却仍然不觉孤单。这种“时尚”也许只有经常出差或留学、工作在外的游子体验来得更为深切,它毕竟是一种外来文化,无法唤醒中国人对“根”般情谊的体会,更多人享受它在于喧嚣一隅寂静、优雅的氛围。至少,像书里描绘的人情化的一些服务,在中国很少见到。
像书里所述的案例,店员和顾客在生活之中建立一种超越两者关系的情谊,那位新婚失去丈夫的莉迪娅,以及习惯与老伴分享咖啡和蛋糕的老太太,让我们看到星巴克致力于面对面服务之外,提供了一种家人般的关怀和体贴,如参加前者的婚礼和其丈夫的葬礼等。但是我更关注中国星巴克的这层关系,有很多人提出质疑,星巴克除了和麦当劳一样来自西方,更为卓越的地方在哪儿?它的环境?咖啡的浓度?我想都不是。一个零售行业要发展,不仅在于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更重在建立一种与时俱进的人文化服务。中国人辨不清这层关系,一是与文化差异有关,二是跟民族品性有关。性格上的内敛及对洋文化的盲崇导致他们这种单一理解;而星巴克之所以像麦当劳连锁快餐店被人认为趋同,跟中国人的经营方式不无关联,而顾客也深陷本土消费模式的困境无法进一步对其挖掘。也许应该像书里每一小节后面跟贴的小标签一样,消费者和经营者时常提醒自己:这是自己需要(提供)的服务吗?
这样一本仅仅提供星巴克经营管理模式的五项原则的小书,让我们学会审视和不断提问,它关于品牌的长期发展和提升作了凝炼总结,也让更多人懂得消费和经营的真谛。也许你下次去星巴克可以试着提出一点建议。
书名:《星巴克体验》
书封:http://otho.douban.com/lpic/s2601369.jpg
作者:约瑟夫·米歇利(美)
译者:陈小白
页数:214
定价:28.00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1:28:06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0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