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色,戒《难懂女人心》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1:26:40
  • 82

写在前面:《色,戒》热似乎早已经过了很久很久了,久到已经几乎不会再有人谈论它的地步。今天整理文档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篇小文章,浅浅地谈了点李安对张爱玲《色·戒》***世界的颠覆。感觉还蛮有意思的,于是贴出来,回味一下当年吧。

“他对战局并不乐观。知道他将来怎样?得一知己,死而无憾。他觉得她的影子会永远依傍他,安慰他。虽然她恨他,她最后对他的感情强烈到是什么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他们是原始的猎人和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张爱玲《色,戒》

张爱玲用万余字,写了一个算不得爱情的爱情故事。李安用两个多小时的胶片再现了它。如果不去深究李安电影中隐藏的政治意图,暗示密码,单单地从表面的影像来看,他确实和张爱玲说着同一个故事。爱国女学生参与到了刺杀汉奸头目的行动中,却阴差阳错地动了情,在最后关头放了他,而汉奸头目却“无毒不丈夫”,一网打尽,最终香消玉损,万事皆空。我们可以嗟叹王佳芝的情痴和愚蠢,可以指责易默成的心狠手辣。我们可以有一万个“如果”或者“倘若”去圆满这个故事,因为再没有什么结局比汉奸逃脱,美人受刑更加悲惨了。可是,这只是表面上情节的近似而已。倘若我们走入他们的心中去看,李安的王佳芝早就不是张爱玲的王佳芝,易默成也不是易默成了。

张爱玲的笔很冷,不动声色。无情也就罢了,连怜悯和悲切都没有。然而在写到王佳芝对易默成动情的那一瞬间,她的笔突然地暖了起来。

“他不在看她,脸上的微笑有点悲哀……此刻的微笑也丝毫不带讽刺性,不过有点悲哀。他的侧影迎着台灯,目光下视,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颊上,在她看来是一种温柔怜惜的神气。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太晚了。”

任谁看到这段文字都会心动。易默成眼中的温柔怜惜,正是佳芝自己对自己的温柔和怜惜。正如张爱玲所说,她“这样的女孩子不太容易坠入爱河,抵抗力太强了”,她恨了太多人,梁润生,“别具用心”的其他人,甚至邝欲民。在算计中失去童贞,饱含目的地“恋爱”,她的心已经被磨砺得足够坚硬,难以破入。她看到易先生眼中的温柔怜惜,第一次感到自己是被爱着的。“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突然想。在最后一瞬间,她突然地自怜起来。第一次被这样纯粹毫无心计地爱着,她被感动了。

张爱玲至死都没有承认过,王佳芝是爱易默成的。她只说,“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只说,“她的感情强烈到和什么感情都不相干了”。她最后的冲动来源于她的自怜。她的心在生活的戏弄下已经开始变态,不易侵入却又极其柔软。她放走了易默成,因为这个人是真爱她的,她舍不得这份爱,她不愿意爱她的人死在自己的圈套之下。

张爱玲的王佳芝,是一个“被爱”的王佳芝。她爱自己,爱那些虚拟的绚烂,爱被爱的感觉。她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小女人。在被爱中,她看到自己的价值。

这是典型女性视野的女人。一个纯粹的小女人是永远不会承认自己爱上了别人。她们爱自己,她们靠爱证明自己的魅力与价值。就像佳芝看到粉红钻时的震撼一样,她们留恋这样绚烂温存的感觉,“亮闪闪的,异星一样,有种神秘感”的感觉。她们只相信被爱,不相信爱。正如佳芝在想到辜鸿铭的那句经典话语“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时的不信,“她也不信那话“,“她不信”,“就连此刻她也再也不会想到她爱不爱他”……张爱玲反反复复地强调着,似乎有种欲盖弥彰的感觉。这正是小女人的心态。

可是李安镜头下的王佳芝却完全不是这样。我们可以把张爱玲的《色,戒》看成温存下的冲动,李安的佳芝放走易默成便似乎有了一些预谋的味道。有种注定会发生的宿命感。

李安借佳芝的口说:“他不仅要往我的身子里钻,还要像一条蛇一样,往我的心里,越钻越深。”她这番略似独白的演说,正是在映证这辜老的那句“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张爱玲说了么?张爱玲不会说,她不会承认,她笔下的每一个女人都不会承认。而李安让她们承认了,让她们承认自己爱了。

李安的爱,是实实在在的。或许是小女人的自怨自艾是很难用电影语言表达出来,或许是他原本就无法从一个男性的角度体会到那种自我怜惜,所以他把爱实在化了。

张爱玲笔下的王佳芝,有种傻里傻气的女人气。等人的时候,理智的时候,她觉得自己只是一个玩偶,不是被爱着的。“他是实在诱惑太多,顾不过来,一个眼不见,就会丢在脑后。还非得盯着他,简直需要提溜着两只乳房在他跟前晃”。所以被“温柔怜惜”的神情一望,便不知乎所以然,觉得“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就正如之前,连易先生究竟有没有抄了自己电话都不清楚,就急急忙忙地准备着去做她的情妇了。她甚至没有和易先生单独交往过,便觉得自己在“空前绝后地演出”。她生活在她的自我感觉里。

而李安则不然,他让易默成和佳芝一起做了衣服吃了饭,在门口缠了半天。他让易默成清清楚楚地说出来:你跟我在一起。他不知道,或者没有考虑到,其实王佳芝是生活在自己的感觉里的。任何一个女人,都不会忍心杀了那个说“你跟我在一起”的男人——无论是王佳芝,还是李佳芝陈佳芝。李安或许永远都不知道“你跟我在一起”,这一句话对于一个被生活如此戏弄的女人来说,究竟是什么分量。所以他让易默成说出了这句话,只是为了表现张爱玲的那句“这个人是真的爱我的”。

张爱玲的《色,戒》之所以让人嗟叹,很大程度上在于王佳芝小女人的自怜,傻气的一点点感觉。易默成对佳芝什么都没有说过。没有承诺,没有表白。只有那么一句“我们今天值得纪念。这要买个戒指,你自己拣。”还被张爱玲在最后毫不留情地解释成为“陪欢场女子买东西,他是老手了”。

但是李安的易默成,早就不是那个冷血的逢场作戏的汉奸,而是一个实实在在在爱着的人。他说:“你不该生得这么美”,他在听她唱小调的时候湿润眼眶,他在选戒指的时候说,“你和我在一起”。这一切让王佳芝的行为变得可以解释。

甚至可以这样说,在李安的镜头下,王佳芝放走易默成是必然。因为她是实实在在地被这个男人爱着,有过承诺。虽然可能李安的本意是用激情戏表现佳芝的心通过***被易默成占领,但是实际上,易默成和王佳芝内心沟通更大于单纯的性。

都说张爱玲的小说“冷气”,而李安的电影“温情”。但是从一个女性的视角来看,张爱玲的故事更加贴近心灵。佳芝是一个内心有些阴郁甚至变态的小女人,所以她的行动不可理喻。她因着“一切都有了个目的”和易默成在一起,她从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却被最后“温柔怜惜”的眼神感动。我不能说“这个人是真爱我的”是她的错觉,但是她的自怜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她因为这一点点的自怜,放走了易默成,破坏了计划,也葬送了生命。但是换来的确实易先生在心中“知己”的定位。

倘若王佳芝没有放走易默成,她会成为他的知己么?张爱玲的答案是斩钉截铁的不会。在他们的情爱关系中,因为佳芝救了易默成(虽然也是她设的圈套),所以易默成才会念念不忘,视她为一生的红颜知己。我们可以骂一万遍,这样写太冷太绝了,可是这确实是她所说的“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的那种傻傻的小女人心态。

可是到了李安那里,这一情爱关系完全地被颠倒过来。王佳芝和易默成是成为知己在先。无论是最初的言语暗示,“这样轻松地说话对我来说很难得”,还是后来“我相信,我已经很久不相信任何人的说的话了。你再说一遍,我相信”的告白,再有日本店家里的小曲和眼泪,他们有着可以说非常深厚的情感基础。王佳芝不是自作多情,易默成也不是冷酷无情,他们甚至可以说是互相倾心。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民族大义是靠后站的。她们评价爱值不值得绝对不会把爱国主义拉进来考虑,她们考虑的是这个男人值不值她们爱,或者更直白地说,她们的爱是不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倘若易默成真的对佳芝说,“你跟我在一起”,那么在最后一刻她不想让他死,是完完全全复合逻辑的。李安可以不相信,男人们可以不相信,但是女人们是相信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女人不忍心让承诺自己的男人死在自己的手下。倘若佳芝仍然按计划行事,没有放了易默成,作为观众,连我都无法容忍。

张爱玲曾经说过“这个小故事曾经让我震动”。她只会震动于那些触动她内心苦楚的感情,自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悲哀。王佳芝自己对自己说“我傻。反正我就是傻”。看小说,于我心有戚戚焉。而看电影,王佳芝坐在邝欲民的对面,低喃:“尤其是我,我就是傻”时,相信电影院里很多人会轻笑。这绝不是李安的本意,但是在他的电影里,我们确实看不出“傻”的成分。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已经写了旷世奇缘了,在《色,戒》里,她只是在写女人,而不是写爱情。写小女人的自怜,写小女人的冲动,写小女人的可悲可憎可爱。李安导演却完美地为我们再度奉献了一部旷世绝恋。

我愿意相信,李安只是借着这个故事的框架,拍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故事。正如网上的部分评论说的一样,他寄予了太多的政治理想,甚至有些悬疑片的味道。否则,想一想张爱玲的那句话吧:“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王易之恋的疮孔在何处?感情和民族大义无法两全?——恐怕连他自己也无法信服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