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者,人之本也。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
——《黄帝宅经》
新学期开学前我和几个老师一起去新建的校区踩点。整个新校区修的很漂亮,欧式风格,主楼还配有一个很高的钟楼,在很远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让不远的一所院校的学生们也羡慕不已。但进入教学楼以后,却觉得有些遗憾:整个教学楼的设计采用的是围式结构,教学楼中间有一片绿地,像天井,教室相互之间的干扰很大,感觉整个教学空间很封闭,在里面呆久了都有种晕晕的感觉。
从新校区回来后我想起扬.盖尔那本《交往与空间》,这本书还是读本科的时候上城市环境规划与评价课的老师推荐的,主要是针对建筑学和社区建设的学生,整本书简明扼要,浅显易懂,还配有大量插图,即使你不懂建筑学,阅读起来也没有一点困难(呵呵,因为我就是哈)
此书强调了建筑规划设计要从人的行为活动和心理诉求出发。而我们的教学楼的设计就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师生的需要。
为什么现在城市里的孩子宁愿呆在家里看电视或者打游戏也不愿到户外和小伙伴们嬉戏打闹?为什么赵本山饰演的老大爷只能雇佣钟点工找人唠嗑而不能享受到户外坐在长椅上欣赏风景的乐趣?
我们的建筑不仅要满足景观方面的特殊要求,更要考虑到人们个人或群体的频繁琐碎的日常需要。现在很多热门的古城景点好多都没有真正经过所谓的“城市规划”过,都由古城的居民直接建设,通过漫长的岁月逐步发展起来的。在这样的古城,人们生活在其中却感到如此惬意,舒坦啊,而在喧闹的大都市,人们被犬牙交错的水泥迷宫弄的晕头转向,找不到真正的生活气息。
建筑是有生命力的,而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构造,应该和人的活动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不是对人的行为制造限制和障碍。这是建筑师们好好思考的问题。
著名画家范曾说,一个好的建筑应该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形成一个整体,就如同他的画,画上的不仅仅是笔墨,同样还有笔墨所不及的部分。 人、自然、建筑和谐统一才能形成一幅真正美好的画卷。
最后,我想说的是,当今的中国是一个西学如潮水般涌进的时代,包括我现在讲授的课程,很多参考资料和书籍都是来源于国外。这本书所传达的理念其实我们自己的老祖宗很早以前就已经有啦。于是有了这篇文章的开篇语。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1:24:47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0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