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的根在哪里?如果我们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最初的几位科幻小说大家已经预示出后世的科幻小说分类:
1 托马斯·莫尔(他当然不是科幻作家啦)等人《乌托邦》幻想成了社会科幻小说的祖宗,更衍生出“反乌托邦”这一重要概念,这类作品都着重于想像人类社会的构成和规则,譬如厄修拉·勒奎恩的《黑暗的左手》,实际上就是社会科幻小说,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
2 H.G.威尔斯:不可否认,威尔斯的代表作品《时间机器》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社会科幻小说,但诸如《隐身人》这种小说也代表了科幻小说的技术流派。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新知,科技在一定程度上为科幻开拓出创作领域,而科幻有时也误打误撞地预示了未来的科学。在人类尚未踏足太空之前,存在不少很荒谬的科幻小说,而当科学那铁一般的事实出来后,科幻自然要与那些科学发现的成果达成一致。《隐身人》的关键是一种可以让人隐身的药物,也就属于技术的范畴。
3 凡尔纳的小说:这位法国科幻大师的作品代表了科幻冒险小说的流派,时至今日,“冒险”(Adventure)的涵义已经大大地扩张,但在此为了清晰以便,还是运用这个称呼。因为假如使用“通俗科幻小说”、“流行科幻小说”的话都不免产生混淆。
假如不考虑科幻小说中可能出现的诸如爱情、推理等元素,那么“科幻冒险小说”与“技术类科幻小说”或者“社会科幻小说”最大的不同就是是否依赖于点子,或者创作者是否以传递某种见解或者理论为重要目的。
就拿国内的科幻小说来举例子,《基因战争》就是“科幻冒险小说”,读者对这部作品的期待就是畅快淋漓的阅读感受;刘慈欣的《三体战争》就不属于“科幻冒险小说”,因为“黑暗森林原则”在作品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譬如王晋康的《生死平衡》也不属于“科幻冒险小说”,因为王老在该作品中传递的关于医学的看法是相当重磅的,甚至曾经引起了一场论战。
对于“科幻冒险小说”来说,作家的创作空间是相当自由的,借助科幻读者已经十分熟悉的概念(本例中就是平行世界),只要能编出一段好看的故事,创造出读者喜欢的人物,最好的情况是让读者产生代入感,并具有大多数读者喜欢的语言,那么就是一部不错的“科幻冒险小说”。
在科幻文学的宝库中,或许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某位作家创作的名作,建立了某种范式,后世的作家在这种范式下创作。这种情况下,该范式本身就创造了一种类型,譬如“沙丘”系列,譬如“星战”系列。
——————
尼尔·盖曼与他人合作的这部2007年作品《穿梭异界》从娱乐性上可以打出5星,一重要原因是中译文的水平相当不错。可能尼尔·盖曼在创作的初始,就已经联系好电影的改编事宜,因此你会发现,这部小说简直就是为一部120分钟以内的电影特意打造的。篇幅控制得刚刚好,总体节奏呈现出一松一驰的特征。如果你看过另外一位创作者麦克·瑞维斯的简历,知道他是一位资深编剧,就不难明白其中的原由。
从书名 Interworld上来看,已经传递出本书的重要元素“多重世界”或者“平行世界”,这个概念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而另外一个主题——机械世界与魔法世界的对抗,即“科学”与“魔法”的对抗,读者也屡见不鲜,有一部小说《科魔大战》也是这一主题的;穿梭多重世界的能力,就是超能力;至于主人公的年龄设定,以及与小组成员的关系,可以在《安德的游戏》等小说里找到影子。至于小说中类似宠物角色的“斑斓”,等到电影拍成后,相信会成为十分受欢迎的形象,就像著名的皮卡丘一样。
这本小说里还不得不提的是对主角的心理的准确把握,对于亲情的刻画虽然笔墨甚少,但却是四两拨千斤的手笔,能唤起读者的共鸣。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1:24:30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0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