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房子》是我读的第一本乌拉圭作家的书。腰封上写着“别读了,书很危险!”
作为一个爱读书并总想把喜欢的书买回来据为己有的人,这本书却让我对买书有一点顾忌。
读着读着就觉得还是不要买太多书了,重要的是阅读,目的也是阅读。
这是一本趣味小品,讲述了一些爱书成癖的人的事情。
当然,这些人的重点不在阅读,而在于挖空心思地收藏一些书籍。
为了得到一本好书,甚至不惜任何代价,但得到了又不一定会阅读。
有的人甚至为书付出性命,或者神经错乱。
有的人的痴恋到甚至匪夷所思,令人毛骨悚然的程度。
“瘾”和“癖”两个字都是病字头,真是太形象了。
任何事情,一旦痴迷过度,都成病态,太偏执迟早走火入魔。
对于读书,或者其他任何痴迷的事情,我越来越赞成陶渊明的观点。
就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当然不是不求甚解现在的意思,而是陶渊明的意思。
沉浸其中,领会其中乐趣,但是不钻牛角尖,不刻意细节。那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书中关于书的一些说法真是太好了,很有共鸣。
人们收藏一本书,很可能就是因为它保留了自己一些珍贵的记忆吧。
或许是那里面的一些文字恰好契合了自己的心境,让自己的一段岁月永远驻留。
尽管翻译有点差强人意,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确实不错。
割舍书籍往往比获得书籍来得加倍困难。书籍与我们之间以互需,相忘之契紧紧相系,它们见证我们生命中某个永远不能回首的吉光片羽。
作为一名读者,说穿了无非只是游荡在别人设定好的风景之中。尽管里头再怎么无限宽广。其中一树,一石,就连吹拂树叶的风,因树摇枝动而勾动的愁绪怀思对于其所赐予的庇荫之感念思情,人家早都原原本本写在那儿了。对我们个人而言,每天能从尘俗之中挣脱出来透个气儿,让自己侵淫其中几个钟头,就是莫大的愉悦了。且容我稍稍剽用博尔赫斯说过的一句话:图书馆乃穿梭时光之门。
我读书,仅仅因为我太喜欢沉浸在文字世界中那种美妙的感觉。
觉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在那些倾诉中都得到了。在一种只可意会的共鸣中不再孤独。
曾经有一段时间,强烈地感觉到只有阅读才能解救我,书已经成了我的***。
那时候,我对书简直既热爱又痛恨,因为我觉得那些书能给我的本该来自真实的人。
可是现实中的人没给我理解,而是让我陷入孤独。
后来,或许我又找到了和人沟通的途径,我对书没有了什么要求,又变成了单纯的阅读。
而我也知道,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不同的灵魂,它们给你的不可能从某个人或者某些人身上得到。
因此,和一些人也在心里得到和解。
曾经很年轻的时候,会以为文字中的世界都是现实的存在。
那时候,总是用书本中的一切来衡量现实生活,因此太多次失望,每次都是致命打击。
那时,也太容易把自己和书中的人对号入座,很容易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对世界充满质疑。
后来也渐渐以旁观的心情来看那些文字,知道了不能用他们来衡量什么了。
从迷惘中解脱,但是也失去了很多阅读的真正乐趣。有时反而很怀念那种痴迷的心情。
距离哥哥说读书对我来说是一种错误的导向已经过去十几年了。
书对我来说已经不再是危险的东西,它们不能再伤害到我了,只会给我带来乐趣。
可以说,现在才真的能够做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009.03.04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1:24:00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0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