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两宫间《时代夹缝的真实历史》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1:20:53
  • 43

你还记得这是怎么回事吗?你这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了。你想干什么?喊口号?喊什么口号呢?你只是想发出呼喊?可是呼喊谁呢?呼喊什么内容呢?你的心里在说话,你还听得见吗?你还看得见吗?这是在什么地方?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周围黑得不能再黑了,只有一种像钟摆那样有节奏的轻微的动作,心血随着它在流淌……伴随着轻微动作的是窃窃私语声。一阵痉挛传遍全身,他渐渐一无所知了。参天的大树在悲恸中摇晃着枝叶。苍天呢?高高的蓝天无边无垠。一切都消失了,只有平静的苍穹露出微笑,一点一滴地降下安宁。

——《法赫米的最后时刻》

纳吉布·马哈福兹《宫间街-70》

法赫米死了,这是我们能够猜到的结局。我在课堂上强忍着泪,想着窒闷的铁屋子中横行着一些异国河蟹,为了一片呼吸通畅属于自己的空间,总会有些耿直而单纯的人会流洒鲜血。作为一部标准的家族小说,《开罗三部曲》可以与巴金先生的《家》《春》《秋》做对比阅读——同一个时代,相似的历史文化背景,注定了在两片相隔遥远的土地上要发生一些同样悲怆的故事。

小说的语言并不精致,开篇由家长里短入手,走马观花的读者这时恐怕就被过滤掉了。沉入故事中,沉入小说里第一个夜晚,看着清秀、认命、独守空房的艾米娜在深夜里等待,你会体味到埃及传统的市民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坚硬、冰冷的制度化贫瘠。其后故事线逐渐展开,形形***的人物纷纷出场,大量的十九世纪欧式白描,形式老套但人物形象都足够鲜明。群像小说不得不具有这样的特点,兼有优缺:就是务必给每人贴一个标签,让一个小群体中的每个人都代表大社会中的不同阶层。如同镜子里的事物千姿百态细致入微再真实不过,但你看着一个它从桌面滑落也就知道它最终的结局。

文学有很多目的,说书人也都各有所图。有的寓思于文,做匕首刀枪,让文字来宣讲道理;有的为文艺而文艺,信奉至高唯美,需求的大约是一种理解。《宫间街》这样的小说,目的应该属于最落后也最坦诚的一种,它不告诉你生活好比什么或者生活应该如何,它只把生活摆在你面前,虚构一段绝对真实的历史。宗教、欲望、殖民屈辱与家长尊严,艾哈迈德一个人就是作者心目中那个时代中坚力量的化身。他好像游刃有余,在家里是令人噤声的权威,在风月场拈花惹柳豪饮美酒,但他其实无能为力,被澳洲大兵占去了娱乐场所,堂堂一个社区绅士也会被一个无名大兵强逼着去做填土苦力。时代变了,希望只可能在下一代身上,可他的女儿们也像母亲一样做了无限循环的家庭动物,他的儿子们苦闷彷徨,还在磕磕绊绊的成长。亚辛寄希望于家庭生活,最终可耻的失败;法赫米卷入时代的狂潮,光荣地丢掉了身家性命,凯***还未成年,这里只有他清澈的歌声,他的时代要看后两本书……

无论如何这是一本值得读的书,认真读仔细读,是一种有益的学习而非有闲的消费。与全面西化的阿富汗侯塞尼不同的是,马哈福兹继承了伊斯兰文明的传统,而前者却借角色的口轻蔑的指责阿訇们——“他们根本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但正是这样的文艺不受年轻人欢迎,豆瓣上一篇笔记都没有居然我做第一篇这让我相当诧异~~ 真实的故事厚重而不花哨,让我们来为一些真正值得哭泣的人哭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