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政治家《什么是政治家》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1:19:23
  • 79

什么是政治家?按照古希腊人的理解“政治”也就是城邦之意,也就是公共生活。而政治家呢,就是很懂公共生活的人,并且在实际种能让大家共同生活于这一“公共生活”之中。与之相对的是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哲学家来担任国王,将哲学家的品质加入到政治家之中,让政治家去实现他的理想之邦国,但是,理想终归于理想。他在《政治家》中突破了哲学王的执着,认识到各种政体都有可能成为符合“正义”的政体,非“王制”一种,关键在于法律制订得是否合适。其后来人不断朝这个方向努力,认识也逐步由教条变为灵活。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就是受到启发,所以才有:“任何社会都有适合它的法律”这么一种说法。

但是,什么是政治家呢?柏拉图给我们的更多的是一种哲学家的理性典型。一种对正义、智慧、善和美有全面、深刻把握的哲人形象。但这毕竟是哲学家的典型。除此要素,柏拉图也给我启示,就是良好的政治家也是熟悉生活的,这是成为政治家必要的前提条件。熟悉生活就是要懂得实践,日常生活的实践。政治追求的就不是纯粹理性上的、哲思式的正义与智慧等抽象的美德原则,而是追求实践中的、具体的有效原则。

在一个正常社会中,人的素质是呈现为“正态分布”的。所谓正态分布(如图)如果拿道德智慧完善程度来衡量的话,最优秀的人和最恶劣的人肯定是分布于该图的两端,是最少的,大多数是平常之人。而柏拉图的理想国,按他的标准,其国民的素质必须普遍偏向高端一方。但是这在任何时代都是难以存在的,即使是当时的古希腊人的道德理智水平非常高,也仅仅勉强在斯巴达维持了一段时间而已,随后也衰落了。所以,哲学家当统治者,始终是要求全体社会的成员按照他的理想模式来学习、来生活,这是非常难的。在东方的老子看来,那是“有为”,是非常危险的想法。孔子虽然好一点,追求很空泛的“仁政”,但也有这个倾向,他的理想就是“克己复礼”,恢复传统王制,讲孝道等传统伦理道德。当然,这些道德家,哲学家。思想家总是有一些理想的,但这些要求和想法,全不是属于政治家的,所以,他们这些先哲们,在政治上一塌糊涂。

首先,政治家是没有那些哲学家的理想,没有道德家的道德,没有宗教家的信仰,但是不等于说他没有理想、没有道德、没有信仰。政治家的理想就是实现“政治”(古希腊意义上的),所谓政治就是公共生活。政治家的理想就是创造公共生活本身,只有实现了公共生活,他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他的存在才能持久,他的行为才有意义。他的理想就是公共生活,他的道德就是公共道德,他的信仰就是公共信仰。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政治家永远体现着公共的理想、道德、信仰,而他没有自己的理想、道德和信仰。一个社会的公共生活改变了,政治家的理想、道德和信仰也要随之改变。不能适应这个变化的政治家将被淘汰,由新的能够适应变化的政治家替代。

第二,什么是公共生活呢?就是所有人必须的生活,都可实现的生活,都愿意的生活。在比较单一的社会,人的素质有高低,人的观念不同,因此,政治家就要调节高素质的人、低素质的人和平常的人,使他们不互相嫉妒怨恨,调节不同观念的人,使他们相互容忍接纳。在复杂社会还会有不同信仰,不同职业,不同传统,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等等诸多问题。政治家面对这样复杂的现实要发挥其超常人的想象力、理解力和同情心,去发现所有这些人所能够并愿意接受的共同生活,这是政治家实现其理想的必须要做的事。当然也不是总能成功的。要为这么多不同的人创造一个都接受的、可实现的,愿意的生活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人类历史上最普遍的就是国家的动乱了。

第三,如何实现公共生活呢?这就要求政治家创造一个普遍接受的公共生活的形式。公共生活,并不是纯粹精神上生活,它必须有一个具体的载体,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国家的制度设计。这个制度设计要求所有人都得参加,所有人都能够参加,并且都愿意参加。这是每一个政治家的理想。而伟大的政治家就是能够在这方面做出其独特的、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贡献。但是,这里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政治家不承认这个绝对真理的存在。这是他与哲学家不同的地方。这一模式也不必符合某一道德标准。政治家不承认有某一道德标准的存在,这是他与道德家的不同。这一模式也不必体现某一高不可攀的观念,政治家不承认有某一超自然的存在,这是他与宗教家的不同。虽然有时他会声称某一模式的绝对价值,某一道德的不可违反,某一信仰的不可亵渎,但是,这仅仅是他的手段,不是他的真实目的,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创造一个共同接受的制度模式。如果,他所面对的民众极端恪守一种习惯,他就严格维护一种制度模式,民众遵守一种道德标准,他就努力按这一标准设计制度,民众信仰一种宗教,他就将宗教作为至高无上的神灵来膜拜。他所要做的就是了解他的民众,熟悉他的民众,揣摩他的民众。

优秀的政治家总是能够察觉到民众心理、习惯、思想、道德等细微而又广泛的变化,并即使根据这种变化,调整他的制度设计。

可是,为什么要实现公共生活呢?难道为了实现政治家这一规定的角色内容?难道只是政治家一己之愿望?难道我们就不能有不同的生活么?老子曾经理想过“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他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实现政治家的愿望,即消解掉“公共生活”!但是,问题在于“小国寡民”似乎容易做到,但是,“老死不相往来”则实质难上加难!老子为什么以此为理想呢?因为,他认为,他所面对的民众,不可能为其寻找到一种可以共同接受的生活,而如果明知道无法寻找却要强找,找到的总不能是所有人满意,而这就是动乱的根源。于是,他就不找、不创造共同生活,选择相互隔离不相往来这一相反的方向努力。但是,这是极端的想法,也是哲学家的想法。明显的现实摆在面前:就算“小国寡民”了,但也不会“老死不相往来”的!既然彼此不同的人要相往来,又要彼此共生存,不以武力和生死相争,那就必须创造一个共同的生活。这就是政治家存在的必要。

可是,政治家的工作是何等地复杂和艰难啊!连老子这样聪明的人都会选择放弃,可想而知其难度如何。政治家既要具备哲学家、道德家、宗教家的素质,同时还要比哲学家更了解正义的本质,比道德家更熟悉道德的真义,比宗教家更懂得信仰的实质。而且他还必须同时超越这三者,站在更高的层次来审视世间的一切。

这真不是一个“人”能够做到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