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观音《华丽绽放的旁观》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1:17:31
  • 95

华丽绽放的旁观

刚刚看完安意如的《观音》,为自己武断的愚蠢汗颜。

之前,我从来不读80后的作品,好像是用这种阅读的选择与臆想中的空泛和任性划清界限似的。当然,看了《观音》也并不代表我会继续去看其他80后,但至少它让我明白,义无反顾地泾渭分明的同时,我失去的可能不仅是某种阅读的体验,还可能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言习惯、甚至是一个时代。

读书如此,人生亦如此。

《观音》并非与菩萨有关,而是“观戏之音,品世之态”,封面上的一行小字道出个中原委:

戏写世道人心,人生百态。戏也是音。

观音,观世间疾苦繁华,声声入耳,一一在心。

既然要“看戏”,安姑娘选择了貌似冷门的元杂剧,但其实,书中的故事和人物,经过多个剧种、多种形式、甚至是老幼咸宜的电视剧的演绎,已经很不神秘——嚼着麦当劳的小孩儿恐怕比几百年前的知识份子对于许仙和白娘子爱情的了解还直观呢!所以,大可不必,给这些好听好看的戏加上一件画蛇添足的外衣。好在书的装帧设计并没有渲染这个所谓“与众不同”的新意,作为读者,我有幸看到的是文雅清爽中的淡淡神秘。

《目录》泄露了作者的真实动机,虽然号称元曲赏析,但并没有按照四大悲剧、四大爱情剧等程式化的规范排序,更像是信手拈来,随意摆放而已。这倒合我意,戏剧本就是真性情、假演绎,怎么能谄媚的套用理性的逻辑?

既然要“品世”,我还真想从中咂摸出点不同的气息。安姑娘言辞华丽、字字珠玑、句句紧逼,说实话——华丽得稍微有点腻。我本爱华丽,但呜呼赞叹她遣词造句游刃有余的间隙,也难免担心会因过度追求文字而显得堆砌。还好,聪明的她,时不时的插科打诨,够不够的抖点包袱,竟然让出塞的昭君美女在远嫁呼韩耶单于之前,喊出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名句。看似无聊的调侃,却不咸不淡的正好抵消了甜腻。

我特别要说的,是安姑娘的态度——淡定而超然。就像悠闲的站在历史的河边,为即将渡河的游客指点过往千帆,而这一切,却与她无关,她骨子里压根就没想要到河的那一边。诚然,面对久远的年代,每个后世人都是在揣摩、推断;而能够对波澜壮阔的现世,特别是直触人心的爱情、仇怨、奸诈等现实保持清楚的旁观,入世过深的人,很难。

至于全书中我最喜欢的篇目,当是《牡丹亭》、《汉宫秋》和《雷峰塔》。因为喜爱,左手掩卷,而右手已经翻开周先生的与雷峰塔倒掉有关的两篇杂文,就是想看看,时隔八十余年,读书人的思维方式有否变迁。本不为比较,自然没有高下可言。只是安姑娘为断桥故事撰写的题记好像更加柔软而亲切吧——

温柔多情的蛇妖,眼波轻扬,拂过他的脸庞。

她设下情网捕获他,未料真正被捕获的那个,是她。

读《观音》的过程确实轻松得一塌糊涂,无论丧国恨、杀父仇还是痴情泪,随着作者轻盈的笔触,慢慢的都幻化成了一柄柄团扇上的仕女,典雅华丽中透出妩媚,羞涩多情里带着顽皮。是的,历史和现实有些已经很沉重,如果可以让它们更加轻松的点触心灵,为什么不呢?

写到这里,杜丽娘、王昭君、赵盼儿、杨玉环、李香君……这些前世的美女,透过本书,托给我这样一句,忝作结语——风情万种的是心不是身,华丽绽放的是文不是人!

注意: 鉴于本书文辞过于阴柔绵密不推荐男子汉(俗称“纯爷们儿”)阅读倒是可供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把玩!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