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领事之子《中国记忆:博达尔的精神还乡》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1:15:31
  • 70

中国之于吕西安•博达尔,大抵相当于越南之于玛格丽特•杜拉斯,印度之于奈保尔。这位法国作家为国人所知,始于他1981年龚古尔奖之作《安娜•玛丽》。事实上,《安娜•玛丽》是博达尔自传体小说“领事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写的是他母亲安娜•玛丽离开丈夫,在巴黎上流社会左右逢源、青云直上的故事,这一切发生在吕西安10岁以后;“领事三部曲”在法国又称“中国三部曲”,因其前两部《领事先生》、《领事之子》恰恰就发生在20世纪初叶的中国大地上——从出生到10岁,中国浸入了博达尔的脉门呼吸,成为他一生震撼人心的起点。在博达尔笔下,无论是川滇军阀的拉锯混战,川越铁路的最初构想,还是范鸿泰之刺印度支那总督,朱德之逃云南军阀追捕,无论是上海繁华之下的疮痍,还是巴黎纸醉金迷的幻象,都不再是时间、地点、人物的历史要素交代,也绝不同于报告文学式准确的深情;在博达尔这里,一切都以极端法国意识流的姿态奔泻而来,挟裹着精神分裂般的个人追问、父子冲突、恋母情结、奇想的暴力与扭曲的***,他用这种冒险的文学体裁,迫近那些对他而言可以洞察的真理。

博达尔的一生皆充满传奇,这位纯正的法国后裔1914年1月9日生于中国重庆,又因身为驻华领事的父亲的工作调动迁至成都、云南府(昆明),童年时便已游历中国的西南并直下法属印度支那,是云南军阀唐继尧的小友,越南末代皇帝保大的玩伴。1924年小吕西安随母亲回到巴黎。30岁时开始其记者生涯,又在印度战争期间成为战地常驻记者,报告传回,当即“巴黎纸贵”,时人曰:“吕西安•博达尔的战地报告,比最精彩的小说还要刺激人心。”印度也同中国、越南一起,在博达尔的生命中嵌入、交缠。1973年发表的《领事先生》是博达尔个人的第一部小说,选择在年近六旬时开始自传体小说的撰写,这也必然有了关于往事更深厚的沉淀与更开阔的亚洲、世界视野。如果说历史大事件多少有成年之后的补课,那么西南民间种种堪称劣根又糜烂绚丽的民俗,还有最底层的苦力、乞丐、妓女和僧侣印象,则是深植作者心田的童年最初记忆。《领事先生》出版后即获联合文学奖,博达尔的小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摘下了龚古尔奖的桂冠。从小不甘太平的博达尔还在60年代到80年代间出演了四部电影,其中最有名的那部叫《玫瑰之名》。博达尔太太则是法国著名的文艺评论家,《观点》杂志的文艺部主任。

博达尔在书中交待,他曾在1949年又回过中国。遗憾的是,吕西安•博达尔已于1998年仙游,没能亲眼看到“领事三部曲”中的前两部回归他魂牵梦萦的中国。但“写作可以超越死亡”,博达尔终究又回到了我们中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