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黑暗之塔《试论 黑暗塔的宇宙结构》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1:14:11
  • 109

我曾在翻译之余想为《黑暗塔》画一张宇宙结构图。这不完全是因为对这本书很重视、很赞叹,也是出于实际考虑——在翻译过程中屡屡遭遇主人公在众世界间转换挪移,往返于纽约和中世界,也时常在世界和世界中间漂流,因而我想,要是有一张图解,我就可以轻松地明白来龙去脉,统一不同时空的用语。即便对普通读者来说,弄清这个世界的构成,对理解原著的“野心”或“奇幻构思”都必不可少。

我们这一代人没少看科幻电影,没少幻想时空旅行。当我严肃地琢磨这张宇宙结构图的时候,却真觉得蛮复杂的。我试图用浅显的思路为大家解释一下——

黑暗塔,众世界的中心,是六条光束的中心点,光束两极的十二位守护者有的是人、有的是机器兽,“十二个光束的守护者,所以这些魔头总共有十二个面,每个魔头既是男又是女。”(语出米阿)。“六根光束连接着十二个入口,就是世界的十二个尽头。”(语出杰克)

与塔统一、对映的,则是玫瑰。我们世界里的玫瑰被设定在纽约,为了保护玫瑰,罗兰他们不得不三番五次到纽约,组成了这个世界里的卡-泰特。说句大伙儿不爱听的,这就是说,宇宙的中心点之一在美利坚共和国纽约上城。

当光束被破坏,推动世界和时间进程的节奏就会出问题,也就是文中所说的“世界转换”,塔也好、玫瑰也好、都岌岌可危。它们若崩塌,众世界都将陷入黑暗,时间不再。当罗兰跃入荒漠追踪黑衣人时,光束仅剩了两条。七卷分册关注的主要是“沙迪克的光束”和“马图林的光束”。救赎光束,意味着不让世界被黑暗侵吞,光束将自行壮大,渐渐滋生出另外四条,众世界的平衡、稳定也就有了希望。光束究竟是如何被损毁的,具体情况在第七卷中有所交待。换言之,在前三卷中,光束和所相关的守卫者,是看起来非常玄妙、但又不明就里的时空砥柱。后四卷中,这种宇宙结构论就会在主人公们的口述中得以清晰表达。因而,对没有耐心读完一本又一本的读者来说,“黑暗塔宇宙观”必将是过于虚幻的概念。

这里要说的“众世界”,也是该书特有宇宙观的重要部分。但,这不仅是我们通常说的“在世—死后”世界那么简单。首先要厘清的是,世界与世界相连的通道包括:门、隔界、死亡、超能。

门,是黑暗塔中重要的元素。魔法门是最了不起的,只要穿行者意志坚定,目标明确,魔法门就能让你直达目标时空。还有一些单向门,你只能从一个时空到达另一个固定点,并没有回头路。

隔界,是众世界、众时空之间的缝隙地带,无形无状,无重力亦无五感,充满钟鸣声,令人几近难以承受,仿佛五脏俱裂、脑体撕扯。在我的理解中,世界与世界大抵围绕着黑暗塔呈平行分布,但在时间、光束和恶势力的作用力下,每一个世界都会有所延展、挤压、乃至相交碰撞,一切就如无形的波浪冲撞,甚者即成海啸。隔界中妖孽潜伏,如米阿所言,“光束和守卫者之下是阒寂的隐形世界,里面充斥着各种怪物,它们都是纯贞世界消退时被卡的潮水抛弃的。有说话的魔鬼,守屋的魔鬼(被有些人称作阴魂),还有病态的魔鬼,有些人——就是那些盲目信奉理智头脑的机器制造者——把它们叫作疾病瘟疫。各色魑魅魍魉,不一而足。”被甩入、吸进、误入隔界中的人身兽魂可能会冲破阻隔界限,再次回到某个世界里,也可能永远滞留其中,从众世界中消失。我想,那一定就是“黑暗塔宇宙”中的黑洞。

死亡和超能力也是门。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这样,根据书中显示的,杰克和锡弥这两位有超能力的人确实跨越了生死界,重现在另一个时空,过往的记忆完全保留。

以上说的是这个虚构宇宙的大致构成,再细分到平行世界就更为复杂。

从时空上来说,黑暗塔所涉及的起码有两类世界,一个是罗兰的世界,从上古时代的纯贞世界到以蓟犁为鼎盛代表的中世界,再到光束被折断后的末世界。根据剌德城景象,我们可以推断出:剌德就是衰败后的纽约城,换言之,罗兰可能是祖先、也更可能是未来的救世主。

在这种浩瀚的交叉时空中,神、上帝、造物主的概念也呈现出错综迷离之态,信仰存在,但主神缺席。当罗兰提到,“在某个地方——也许就在连接鱼与鼠那根光束的沿线”,末日降临,处处是绝对的死亡与毁灭。原是神父、来自纽约的卡拉汉当即提到了“哈米吉多顿”,即:Armageddon,圣经中世界末日降临时善恶决战的战场。换言之,圣经启示录昭示的末日景象,在黑暗塔的宇宙中只是局部一景,真正无上的神、或是神迹只能从光束、黑暗塔和玫瑰中得以视觉化的展现。

“也许上帝的确存在,不过创造光束的是魔法的力量,已经失传很久的真正的魔法。到底是上帝创造了魔法,还是魔法创造了上帝?我也说不上来。这个问题就留给哲学家思考吧。……很久很久以前,这儿是迪斯寇迪亚的天下,六根强大的光束从这里竖起,全都在一点交汇。当时光束由魔力支撑,本以为会永不倒塌,可是最终魔力消失,唯一剩下的只有黑暗之塔,有人把它叫作坎·克力克斯,意思是重续的殿堂,绝望的人。魔法时代之后继而开始了机器的时代。”(语出米阿)

另一个则是埃蒂、苏珊娜和杰克所在的世界,几乎可以认为就是当今的美国。但在第六卷中,卡拉汉神父从纽约返回末世界后,卡-泰特已然发现,纽约也似乎有好几个,有的世界里,里根当选了美国总统,但在另一个世界里,里根从头到尾只是个演员;在第七卷结局中,死去的埃蒂、苏珊娜和杰克在纽约中央公园重逢,但那个中央公园里有北极熊徜徉,显然不是苏珊娜童年时所在的那个纽约。似乎是为了区别不同纽约、乃至不同世界,斯蒂芬·金在书中使用了大量品牌名、地名、名人、重大事件的称谓,读者可以轻而易举地根据常识来判断这是哪个世界,却也常常被搞糊涂——因为即便在貌似最真实的纽约,有些情节也不符合当下的历史,譬如埃蒂的哥哥亨利在书中的1977年是18岁,是从越战回来的退役军人,但美国读者都能一眼看出不符来:亨利不可能在14岁就参军去越南。于是,有骨灰级书迷站出来说,因为小说中的这个最真实的纽约,终究还是斯蒂芬·金笔下的世界,是酷似我们社会的另一个平行世界。毕竟,斯蒂芬·金在结尾也以作者身份、乃至一家之主的真实身份坦言:出于保护隐私的考虑,书中斯蒂芬金所在的缅因州的地形已被改写。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