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常识读梁文道《常识》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1:13:13
  • 81

看杂文集最大的快乐来源于作者能够提供给你一个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你熟悉的世界,或是以相同的视角却可以看到事物更深层面更近于本源的部分。在这一点上,梁文道这本《常识》无疑给了我极大的阅读***,即便里面的部分文章早已在牛博等网站上读过。比如,文中对于日本问题的一系列分析真的是切中要害,又如对于网络上某些先虚构一个日韩侮辱中国再进行反击的网民的心理分析以及其背后中国人的心理病态说的一针见血,又如从城管屡屡遇袭的问题讲到城市的完美规划与百姓的生存需求的矛盾和城市的发展方向,让我颇受启发。而本文开篇提到到的“抗战”一篇,是值得反复读的时评典范。

文如其人是没错的,什么样的人自然写出什么样的文字来。多年前常看《锵锵三人行》,梁文道貌不惊人,语不出众,却每每能一极即中,说到点子上,这不仅源于其牛博书院院长背后的渊博学识,更多的还是他自觉地站在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立场,既保持了对这个世界的关注热情又不失其冷静和多方位的思考。而这样的风格在这本文集中体现的非常明显。

其文字自然浅白精悍,大概因为是时评的缘故拘于报纸版面限制,许多话题并未充分展开,但仍可在有限的篇幅内,切中要害。这一点比起国内绝大部分同行来要高明许多,比如许知远。

我在读这本书时也想起了许知远和他的《中国纪事》。这两个人有许多相同处,同以真正的知识分子为坐标,他们的思想武器多是来自西方的思想家和作家,他们同样以媒体专栏作家的身份向公众表达自己的声音,同样参与许多的文化活动,也同样是清谈类节目中常可见到的座上宾。但在我看来(其实这样的比较无甚意义,只是想起来了),梁文道要高明许多,这个高明是知识级别的差异,更是思想境界上的差距。于知识而言,许知远很多时候更像个西方文化和思想的U盘,而梁文道真的是像吃东西一样把它们变成了自己的营养。于思想而言,至少对于我,梁文道每每可以在文章中给我许多的惊喜和新鲜的视角,颇具启发性。而许知远很少有这样的观察能力,更多时候让我看到的只是在熟知的角度进行着繁复的表达。当然即便这样,许还是有些文章是我很喜欢的。二者最最重要的区别,梁文道真的是看到问题并试图去寻找其解决的方法,或者哪怕是解决的方向。而许知远很多时候只是在那里对着许多人都看到的问题发发牢骚,而以。

在电视里频繁露面,并亲自策划主持了一档读书节目《开卷八分钟》的梁文道也让我想起了那位他在这本书的《大局”究竟是什么》一文中提到的余秋雨。同样是某种意义的“电视名人”,梁文道在尽一己之力向公众推广普及他心目中有益的优秀的书籍,表达着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哪怕在电视里谈读书本身就是很拧把的一件事。而“余大师”则在电视中一边羞辱嘲讽着许多老少边穷地区的歌手,一边炫耀着自己的博学,在观众的崇拜里露出志得意满的微笑。然后在大地震中大笔一挥,写出了那篇注定遗臭万年的文章。都是 “知识分子”,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泥?

说回到《常识》一书,在我看来书中最宝贵最打动我的东西还是梁文道的“人文关怀”,虽然这个词已经被用滥了,可我一时真的想不到更合适的词。我所说的人文关怀就是能够关注这个世界芸芸众生中最普通最大众的那部分人,关注他们的价值和尊严,他们的生存和发展。而非如含泪劝灾民的余大师那样不管是出于御用文人的奴性还是自以为是的居高临下羞辱那些生命个体的价值和尊严,也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精英式的自说自话式。这一点,梁文道和这本《常识》殊为可贵!

p.s

“父亲大人:儿今奉令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当无他途,而成仁之公算较多。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亦足慰。惟儿于役国事已十几年,菽水之欢,久亏此职,今兹殊戚戚也。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即所以超拔顽儿灵魂也。敬叩金安。”书中引用的国民党将领胡琏将军的这封遗书看的我热泪盈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