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不要用爱控制我《不要用爱控制“我”》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1:11:43
  • 9

合书后,思考的力量开始发挥作用。不要用爱控制我,翻译过来的,原标题是controlling people.

先从一个例子说起——如果你一个人在电梯里,你可能会选择随便的一个位置站着;当又上来一个人时,你会注意跟他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这个新进入电梯的人,不断的向你站的位置靠近,你就会觉得你被他侵犯了,你会下意识的用眼神甚至动作来表示你的不满。

相反,如果是一个只有1岁半的宝宝在电梯里,当又上来一个人的时候,即便这个人用手去牵着他,或是逗他笑,跟他讲话,宝宝也一样会不会觉得被侵犯了,宝宝甚至会很快就跟别人熟悉了,宝宝对这种下意识的行为没有任何的戒备和不满。

我想说明的是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人会感知,有感觉,有直觉,有思考的能力;

孩子的这些本能是开放的,他没有被告知他应该要怎么样,没有人可以强制去理解宝宝的感受,即便是科学家,也没有办法去干涉孩子的本能;但是,成年人却不一样了,他被本能是封闭的,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受教育的过程,他生活的环境,他工作的环境,对他的本能可能会有破坏性的改变;

第二个是,人有有形的空间,同样也有无形空间。

如果陌生人莫名其妙的打了你一拳,你会很受伤;如果别人强迫你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强迫你接受你不能接受的东西,你一样会很受伤,因为别人侵犯了你的无形空间;

不用用爱控制我,就是通过不同的生活场景,不同的对话,不同的爱,展示一些控制与被控制的情况。

控制者,习惯了用自己的思维给被控制者定位,并且用自己头脑里的形象来评价被控制者,并不是用平等的交流与理解来感受被控制者。这种控制的过程通常都非常的完美,难以察觉,并且都会被冠以“我这都是为你好”,“你不要闹了,你知道我是爱你的,我不会害你的”“不要这样,你不知道这些,我告诉你,你就该怎么怎么样”“你没有这个能力,你不要尝试这些,没有意义的”。

当被控制者习惯了被下定义和被安排后,就会完全的丧失自我,成为了没有个性的假象人,活在控制者所描绘的幻觉里,并且会越来越依赖控制者。

这种控制关系存在于家长和孩子之间,恋人之间,夫妻之间,领导和下属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这种控制关系就好比是一只无形的手,让被控制的人觉得压抑,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却又无法摆脱。

当被控制者开始出现自我倾向,开始有自己趋于独立的倾向时,这种控制关系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通常,会让习惯控制的人觉得难以接受,觉得难以面对——因为,通常控制者无法意识到自己的控制行为。很极端的情况就是那些他杀然后自杀的情形。

可能所有的控制者都是同样的原因,因为爱——家长因为爱孩子,恋人因为爱对方,夫妻因为爱彼此——结果用自己假象的情形和感受去认定对方,控制的结果,会让控制者失望——“为什么你跟我想象的不一样”——同时,也会让被控制者失去自我。

不论是控制者还是被控制者,任何一方,失去最基本的本能的任何一方面,不能感受,不会感知,没有情感,不能正常的思考,没有了直觉,都会带来难以察觉的恶性循环。

可能很多的控制情形,都是无意识的。我开始思考生活中的种种情况。我想到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Shank Redemption),为什么安迪会和所有其他的人不同?为什么释放出去的老头儿会选择自杀?为什么瑞得出狱后没有自杀?

看到很多影评,都把原因归于“有希望”,归于“上帝的审判比预料的来得快”,归于“一把小小的锤子凿开了一条通往自由的道路”。

在我看来,是安迪救赎了狱中失去自我的人的本能,救赎了大家的心,给大家了一条“nothing is impossible”的路。

在监狱(其实肖申克也只不过是个虚拟的地方),所有的人习惯了守规矩,不守规矩就等着挨揍,就等着被***,就等着没命——于是,所有的人,习惯了被控制,习惯了丧失自己的本能,没有了疼痛和感受,没有了希望,也没有了直觉,不需要思考,不愿意读书——安迪没有,他不耐其烦的给典狱长写信,最终有了图书馆;他帮助典狱长记账,结果所有的狱友们可以不用干活,可以躺着地上悠闲的喝着啤酒;安迪在广场放着《今夜无人入睡》,所有的狱友都目光呆滞的那一刻,我看到了安迪的内心自由的微笑;安迪跟瑞得有一段对话,很经典——“这世界上,还有不用高墙栅栏围起来的地方,还有你自己心里的,他们拿不走、碰不到的东西,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希望?”“希望?听我说,老朋友,希望是很危险的东西,它会让你发疯,在这种地方,千万不要有这种念头。”很显然,瑞得很明白希望是与被控制相矛盾的东西,碰希望,很危险。这种控制关系在典狱长说的一句话“把信仰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里面体现的很***。

安迪没有丧失自我,哪怕在他觉得他就要自由的时候,突然被告知可以给他作证的证人死掉的时候,他也没有失去自我——虽然,我看到了他极端的失望,极端的无视自己的存在,却丝毫没有暴露出他的希望,他没有丧失人最基本的感觉,感受,直觉,思考。

他的希望,他用了十九年,用几乎不可能的小石头锤子,给自己凿出了一条通向自由的路——在典狱长抓狂的时候,在典狱长掀开裸体女人的画像的那一刻,我看到了狱友们得意的笑容,他们用这种笑容挑衅着这种危险的致命的控制关系——不要用爱控制我,不要用你的想象控制我,不要用你的思想来控制我——nothing is impossible.

安迪救赎的不光是自己的自由,他救赎了更多的人,更多的觉得片子经典的你、我、他。经典在什么地方,每个人心里都很有触动,却说不出来。

一直有书上说,学会倾听,是一个人成长的标志——请不要随便下定义——倾听,是对言者的尊重,是平等的交流的起点;倾听的过程,完全的换位思考问题,交流的结果会让彼此都觉得受益匪浅——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交流并不是安排和下定义,并不是控制与被控制,不是辩论,也不是争吵。

我能感受的,只是,不要做一个潜意识的控制者。这是一个多样化的世界,万事万物都有多样性。如果,感受到自己被某种无形的东西控制,以至失去了自我的时候——一定要给自己一个独处的空间,听听自己内心的想法,听听自己的心声——如果被控制的力量很强大,很牢固,那么,对这种控制力量说“什么?”,多说几句“什么”,好过沉默不语。

不要用爱控制我——我会去理解我的父母,我会去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我会给我的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

我会先给自己自由的成长的空间,让这种生命的经历与若干年后的自己分享。

这本书本身有些枯燥,翻译过来又有些别扭,叙述的过程有些复杂和繁琐,有些地方有些过于矛盾和神神叨叨——但,毕竟是心理学书籍,深入浅出算是一个亮点吧。有收获的一本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