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分手信翻译来的书需择而读之——读《分手信》天津教育版不爽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1:08:47
  • 78

我试图把我的针对范围缩到很小,即天津教育版的《分手信》。

有一句话是说,外文著作的中文版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的水平,其实我之前很少有这方面的感触,因为大体上,我读到的书都还是经过一些选择的:有多个译本的经典著作,我会尽量选择译者牛一点的;不会买译者不署真名的(至少看起来要像真名)——用笔名有不负责任之嫌疑;等等诸如此类。不过这次,感触还是颇深的。我花上半个晚上读了一半,睡觉的时候偷偷地看了看故事结尾,第二天早上接着把剩下的看完(速度加快了)。我读了一页以后,我对翻译的不满情绪就上来了,这简直不是翻译,而是自己照着原文意思再写一遍。早就知道台湾的翻译喜欢把英语里面的东西弄得像地地道道的中文一样,诸如汤姆汉克斯变成汤汉斯,《越狱》的Scofield变成了史高飞之类,且不论这样的人名翻译去追求雅而放弃信的罪过,把这种翻译手法扩大到整个书的翻译,还真是有点难以接受。

我必须得说,英文和中文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文化,当一本书的翻译让人觉得如果把人名地名换换就都看不出来它原本是英文写出的话,毫无疑问这就是个糟糕透顶的翻译。如果要我总结一下这本书的翻译,我会说,我如同看了一部言辞忸怩作态的台湾偶像剧,不客气地说,我觉得翻译这本书的人,缺乏对英文和英语文化应有的尊重,属于原则性错误。翻译就像是英文和中文之间的一个传递函数,这个传递函数会导致熵的增加和不可逆性,通俗一点就是信息的丢失,函数越复杂,丢失的信息就越多,但是输出的中文可读性就越强,或者叫更通俗易懂。好的翻译会在损失信息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读者也许应该针对自己可以接受的平衡度做自己的一些选择,此乃译本需择而读之也。

也许是众口难调,我是完全没有办法接受这位译者寻找的平衡,也许我本不是这本书面向的读者群,也许……

说一点题外话,读完以后我想到猴子姐姐说的,翻译得好的都是中文系的人翻出来的,因为他们的中文好,并且对英语很尊重,不怎么清楚的就会去查证,而英文系的人就相反了。想到这里,我翻开封面折口,在作者介绍的下面一点,赫然印着:李仪芳,台大外文系,师大翻译所毕业。从事翻译工作多年。现于英国啥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因为我是在卓越买书,所以很多时候买之前是没有机会预览的,就算去书店,书外面的塑封也会阻止你的进一步了解。看样子以后要加大选择力度了,可以加一条当代的台湾译者译的,不买。

还得像个办法把这本书弄走,不喜欢,放着也不舒服,丢了也似乎有些浪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