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露谜底,慎读)
绫辻行人的《十角馆杀人预告》被誉为是日本新本格推理小说的开山之作,读完后感叹,果然不同凡响。不过作为作者的处女作,他更多的是对世界推理小说名家,尤其是阿加莎克里斯蒂表示了无与伦比的敬意,但在致敬的同时,时值27岁的绫辻行人没有忘记,只有创新才能在推理小说的历史中留下自己的一笔。
一、致敬
任何推理小说迷都可以很轻易地从《十角馆》中发现一堆向世界上著名的推理小说大师致敬的地方。最明显的就是书中进入十角馆的七个人的名字,都用了几位世界上著名的推理小说大师的名字,而不用他们本来的名字。全书结构是典型的“孤岛——暴风雪山庄”模式,这也无疑是在向《无人生还》致敬,甚至连漂流瓶中的凶手告白都如出一辙。书中诡计的核心是隐藏在人物名字背后的叙述性诡计,这也是向《罗杰疑案》等一批叙述性诡计的杰作致敬。书中杀人事件含有一定预告的成分,虽然不是像“童谣杀人”“传说杀人”这样杀人预告与实际死亡完全符合的模式,但也具有模拟历史事件(切腕)杀人的环节,因此也算一种致敬吧。可以看出,绫辻行人在创作处女作时是很聪明的,他巧妙的借助已经成名的大师的名气,将自己的作品包装得颇为引人注目,多处致敬的存在更是无形中让作品本身的内涵和品位提高了一个档次。
二、叙事和诡计
同样一个故事,放到天才和蠢才手中,讲出来的效果那可是大相径庭。绫辻行人无疑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如果我们细细的将整个案件剖析了来看,特别是从凶手本身的角度出发,其实并没有什么惊为天人的完美犯罪构思存在。无论是勒杀、毒杀、下药还是放火,技术含量都不高,充其量就是偷偷潜入、不要被人发现就可以了,对凶手体力的要求甚至超过了对智力的要求,因为要经常在夜间“开工”。全书没有任何不可能犯罪的元素,最大谜题就是“为什么凶手要切下被害者的手腕”这一非常规事件的必然理由。
但就是一个看似平常的连续杀人事件,在绫辻行人巧妙的叙事结构的装饰下,变得扑朔迷离、扣人心弦。第一是名字的诡计。为什么出场人物不用他们本来的姓名,而要套上几位推理大师的名字,我在阅读的时候一直想不通这点。起先还一直认为纯粹是为了致敬,直到全书读完才恍然大悟。原来绫辻行人以致敬为幌子,用名字的陷阱伪装了一条惊天诡计,那便是两个在书中使用不同名字的人实际上是同一个人!第二是结构的诡计。全书前几章都是在“岛”和“本土”两个地点切换,不读完全书,是不能全部领会到这样写的妙处所在的。我刚开始也以为不过是作者使用了两条叙事线索、从两个方向向事件真相探索的笔法而已,没想到这种笔法竟然就是诡计本身。作者利用这样的叙事结构,让读者产生了确实是两伙人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发生着不一样事情的错觉,也只有这样的结构,才能将名字的诡计彻底在读者面前隐瞒过去。这两点浑然天成、天衣无缝,实为叙述性诡计的巅峰之作。
三、创新
一是将“孤岛——暴风雪山庄”模式和叙述性诡计完美结合在一起。“孤岛——暴风雪山庄”模式的紧张、悬疑与叙述性诡计极大的欺骗性和意外性被绫辻行人完美地进行了融合,读者在一部作品中,能获得两种经典模式的体验,实在是莫大的享受。
二是使用了名字与结构两部分来组成“双重”叙述性诡计。阿婆在《罗杰疑案》中开创了叙述性诡计的先河,也是叙述性诡计的巅峰,但实际上阿婆也仅仅是用了一条核心诡计而已。而绫辻行人则是创意十足的将故事叙述和表现结构两部分的诡计进行组合,独辟蹊径,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双重”叙述性诡计。
三是将不在场证明隐藏在叙述性诡计背后,发展了叙述性诡计本身,使作品实际上具备了两套诡计系统,一个是作者使用的叙述性诡计,用来欺骗读者的,另一个则是凶手使用的谋杀诡计,用来欺骗侦探。欺骗读者的叙述性诡计,之前已经提过了。而欺骗侦探的不在场证明诡计,则是书中凶手发挥自身超强的身体素质和毅力,往返奔波于“角岛”和“本土”之间,来制造不在场证明。这个不在场证明的存在,使凶手的犯罪计划更加清晰、可信,让企图从逻辑推理角度破案的读者无功而返,书中的侦探也被瞒骗了过去。
一点抱怨:叙述性诡计的最大卖点应该是其无与伦比的意外性,在公布答案那刻的振聋发聩感,一时间可以让读者难以接受又惊喜不已。这点本作体现得并不明显。最后的谜底揭晓,竟然是通过凶手自己的回忆展开,铺垫和过渡太多,缺少了直截了当的爽快,意外性也因此大打折扣。我认为,如果是侦探来一句:“凶手就是你——守须,哦不,应该叫你范”,是不是会更加精彩呢?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1:08:19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38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