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这本传说神作(似乎传说中的神作总是层出不穷)之前,我刻意将自己的希冀值降到最低,因为太多的失望已经让我不敢再存奢望。
也许是自己阅读推理小说到了一个瓶颈,再也难以发现众口一词的赞叹其中的曼妙何在,所以只能一种毫不期待的心情去阅读,希望在不经意中找到和推荐者以及好评者口中的兴奋与赞叹,行上一条不偏门的“主流道路”。
然而,读完全书之后,唯一感激的是这是一本两小时就能读毕的轻薄本,至于想要找到的能把我震撼到讶然的技巧,却不曾寻获。
作品一路过来的杀戮与诡异,其实并不脱那传统诡计类推理小说中七十二变戏法中最传统的那几项,在福克纳式的华丽句式之外,顶多也就是一个比较大胆的不可能犯罪的谋划,与其说这是推理小说史上高屋建瓴的巅峰作品,不如说是一部几近抄袭的张本,也不过就是多杀几个人,多换几件衣服罢了,何来的新意呢?
虽说比之《地狱之缘》那样比较多漏洞的小说,作者的构架要严密许多,不过如果拿来和那些以纯粹玩逻辑的推理小说来比(倒是可以和《陆桥谋杀案》做一下对比,某些环节是类似的,但哪个更复杂更严密我想都看过的读者应该心里有杆秤),也不见得是怎样稀罕的作品。
霍克最后的评价极尽溢美之词,我想某一些作为娱乐还不错的小说也许往往就是毁在这些名家不太客观的评论上(当然也可能是爱之极致者走火入魔后不得不如此的选择),不过这样的现象对我而言也早已是见怪不怪了。
另一个想法是,也许读者会说,这样的作品放在今日大概趣旨不高,但在当年应该自有其地位,那么我想说,即使在当年,与之同列甚至更高的作品也所在不少,想必我也不用再列举出某些例子,因为那说不定更要引起一番风波。
至于书名的选择,读完红色右手的读者自然知道右手的消失为什么会被作为最重的线索,可是对我来说,这个线索反而是一种鸡肋,因为即使无法将全部的把戏关联在一起,但是有某一些地方,也许是比较模式化的处理无法回避的心理暗示,在一开始就会让人猜到作者会在作品中耍哪一类的手段,我想这种“猜到”是直接会直接导致在谜题揭开时意兴阑珊的。
在某一些不太满意或者觉得其价值与评价远不相称的不可能犯罪与密室类阅读之后,我通常要说“这一类小说读一读切斯达顿的短篇集大概就差不多完结了”(就像演绎法的推理小说至奎因也差不多终结了一样),并不是指某些作品真的无法超越切斯达顿和艾勒里.奎因,而是说,那两个古老戏法的大师很恶毒或者也可能是无心的将他们那一派的戏法可能存在的变数基本上都宣之于众了,而他们的膜拜者、徒子徒孙哪怕再呕心沥血皓首穷经的经营,你始终在作品中找到到那个开山祖师的印记,这大概是一种一入此门便无从逃遁的宿命恶咒吧。
如果抛却可以带来的利润考量,大多数的后世推理小说作家泰半虽然未必可爱,却大多都很可怜。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1:07:06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38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