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作为真诚的自由主义者》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1:05:37
  • 69

书不厚,14万字卖30元,应了殷海光先生主张的高价格高装璜的要求。

这本六十年代的书信录,两位中国自由主义代表人物之间的书信,意义有多大不敢说,意思还是很有一些的。

两人在书信中不时对胡适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归根结底,如林毓生所说,他们认为五四运动的目标——不外自由、民主、平等、法治——不能由五四思想本身来实现。

其实道理很朴素的嘛:叫《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但李泽厚这篇文章还算晚了,这两位先生老早就在讨论中国的危机和出路,于是他们发现了三个被他们看作明灯的思想家:分别是哈耶克、波普尔、迈克尔·波兰尼。

林毓生去芝大思想委员会跟从哈耶克学习,这在当时语境下确实是远远超过中国读书界风气吧。毕竟直到80年代,这些名字才在祖国大地上叱诧风云;不过在台湾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令人感慨的倒不是两位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为学抱负和气度(或许有人对我这种态度大不以为然),而是,所谓的“真理”还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波普尔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被殷海光视为真经,每天放在案头认真学习,如今这位老兄的这本巨著又有多少真正有抱负、想着“救中国”的读书人在看呢?

似乎,面对当今的两人的讨论,我们要以同情性的历史的眼光去看了。(林毓生本人在再版序中也有类似表述。)但这样一份真诚地记载着知识分子为中国寻求出路的自由主义历史文献,如今要同情性地理解,这是不是有点儿讽刺?

话说回来,如果有人真去细读两位作者在信中提出的种种理论和说法,那还真是反倒不如“同情性的理解”。说来说去,我又开始觉得,这本书除了树立“榜样形象”之外,好像也没更大的意思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