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 书评人 焦建 美国的什么地方最为人熟知,又最不为人所知?答案至少有二:一个是好莱坞,另外一个,则是华尔街。这两个地方都充满了足够的光鲜和靓丽,而几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对这些地方有着足够的理解,所以他们都觉得——就算自己对它们的知识不是面面俱到,起码也算不上是一无所知。
事实却并非如此。好莱坞编剧们罢工的消息已经成了惯例,今年加上了演员们的罢工。好莱坞每年出产那么多电影的背后,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种不令人满意的局面,有谁说得出一五一十?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华尔街身上,这场始自华尔街的次贷危机已经全面恶化成了一场经济危机,这反映了投行运作的短视和缺陷。投行究竟是怎样的机构?它们从事的是什么交易?操纵投行交易的人具有怎样的贪婪和欲望,导致他们在资本的市场中跌宕沉浮?究竟有多少局外人如我们,能够讲得清晰其中的道理?
也许是巧合,能够增加我们对好莱坞和华尔街认识的两本书,都起了几乎同样的名字。1976年,曾经写作过《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菲茨杰拉德创作的另外一本小说《最后的大亨》(The Last Tycoon),被改编成了电影(改编者包括菲茨杰拉德和哈罗德品特)。这部由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电影揭开了好莱坞神秘面纱的一角。30多年时间之后,由前银行家科汉写作的《最后的大佬》(The Last Tycoons)竟然打败了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动荡年代》,获得了07年度的《金融时报》/高盛年度最佳商业图书奖。就连大名鼎鼎的《经济学人》,也不惜给予了这样一部书以很高的评语。
在我看来,这也许是有些奇怪的事情。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秘密早就被人揭开了真相,但是这些人却被当作疯子关进了疯人院。在《知识考古学》一书里,福柯发掘的就是这个道理。正是这些人点破了这个世界的秘密,他们和这个所谓正常的世界不一致,他们没有那些正常人拥有的力量将后者的世界定义为疯子的世界。于是他们的声音逐渐销声匿迹。
虽然也是一部“局内人”的作品,但科汉的作品没有被人以“阴谋论”的名义打入“冷宫”,也许有他独特的道理(这肯定跟科汉作为一个成功的记者,仔细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有关)。作为华尔街投行里面最为神秘的一家,拉扎德投资银行有150多年历史。在很长时间内,它都是一家家族企业,也是近几十年来最好的国际投资银行之一。当拉扎德的竞争对手纷纷上市,并将业务扩展到贷款、承销及其他服务时,拉扎德仍然选择了保持专注和神秘。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次贷危机中,在高盛、雷曼兄弟、美林、贝尔斯登等举步维艰时,拉扎德仍然几乎毫发未损。而拉扎德的秘密武器不是繁多的业务线或坚实的资产负债表,而是判断力、私密性及精妙的策略。而它最负盛名之处就在于它的天才银行家。
和所有好看的商业史一样,真实反映历史进程的作品一定是以人物来推动的。作为拉扎德曾经的高层银行家,科汉在书中剖析了费利克斯•罗哈廷与史蒂夫•拉特勒之间的宿怨,以及掌门人米歇尔•戴维-韦尔和他选择的接班人布鲁斯•瓦瑟斯坦之间的斗争,再现了拉扎德的天才银行家如何以精妙的交易策略和对权术的玩弄创造巨额财富,以及银行内部残酷的人际关系。“庞大的野心是拉扎德成功与衰败的最大动因,它驱使每个大佬为了个人膨胀的欲望,在资本市场翻云覆雨。毋庸置疑,拉扎德的故事绝对比好莱坞的故事更精彩,让我们更接近投行的真实。”
作者几乎将所有的重点都放在了罗哈廷身上,通过他和当时几位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之间的交往与较量,展开了一幅华尔街的真实写照。显然,在作者的眼里,罗哈廷才是真正的大佬中的大佬,这位传奇的金融家在1970年代挽救纽约市***于破产的泥沼之中,并使自己登上了纽约和华盛顿的舞台;1980年代,他主持了数个重大的并购案,是叱咤风云的并购专家;1990年代,弃商从政的罗哈廷成为美国驻法大使。
过去几百年的华尔街往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悲惨的事实:即使我们知道了问题的根源可能,也无法去制止兴衰交替的发生。因为华尔街有关人性,人性不改,华尔街不改,这出沸腾和衰亡交替上演的戏剧,也将永远不改。
而这人性之一,就包括无边的欲望,正如高盛总裁罗伊德•布朗克芬认为的那样,“《最后的大佬》是一个犀利而生动的故事,它教我们如何控制自己的个人欲望。”
能不能教会我们控制个人的欲望是一件事,但《最后的大佬》起码可以给我们讲清楚一件事,正如一位评论者所说的那样,“继《货币战争》扒光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外衣之后,《最后的大佬》揭开了比该家族更具影响力、更神秘、更传奇的拉扎德家族的百年演绎。”
对于一个刚刚入行期待着给自己进行补课的记者来讲,财经新闻与社会新闻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可以随着时间的沉淀而变得拥有延续性。大马路上有人被狗咬着了有人买彩票中奖被过气去了,这些新闻的确有人在看,但这都是不可预见的。而在懵懵懂懂中报道过这一次的次贷危机之后,下一次经济危机来时,这次危机就可以成为可资参照的宝贵经验。但这所说的是当下的问题,对于华尔街过去那段我没有与之一起走过的路,就只好重新回到过去,从历史中寻找答案。“如果你看不清未来的方向,那么你起码要记清自己来时的路。”
通过阅读《最后一个大佬》,通过这样一段充满隐秘欲望的华尔街往事,我也许可以对华尔街的来时路,看得更清晰一些。
2009年3月7日刊载于《新京报》书评周刊,这是原文。
华尔街的欲望往事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ulture/spzk/2009/03-07/[email protected]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1:04:51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38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