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在这本书里看到不同的东西,有的人看见成长,有的人看见爱情。我喜欢下面这个角度:
《终于有人开始这样讲述了》
长平 /文
很多年前,看了电视剧《神探亨特》之后,我构思了一个故事。中国有自己的特殊国情,警察干的不是外国***片里的事情,一定要找和它类似的职业的话,那应该是记者这个行当。所以我的故事基本上就是那个电视剧的框架,只不过其中的美国警察换成了中国记者,也是一男一女,工作上是黄金搭档,同甘共苦,感情上惺惺相惜,但有缘无分。每集讲一个故事,几十集下来,可以讲遍整个中国社会。
我的野心比***片要大得多,就像记者的视野比警察要大得多一样。我心中想的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故事太精彩了,也太重要了,只有借助记者的眼睛可以看得更多一点。曾经有一位叫威廉·曼切斯特的美国记者,也这样看上世纪30到70年代的美国,他写了一部书叫《光荣与梦想》。他写得非常生动,不过没办法拍成故事片。
我给一些朋友讲过这个构思,有搞电视剧的人真的感兴趣了,要我拿出了一个提纲来,我却一直没有去写。其中的原因我并没有多想,因为我一向比较懒,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太多了。直到看了西门媚的小说《实习记者》之后,我才发现其中有更严肃的因素。
《实习记者》里面的主要角色也是一男一女两个记者,也讲到了一些“***”故事,但是小说的立意并不在这些情节,更远远超越了电视剧的趣味。西门媚给了它一个很了不起的定位,谓之“成长小说”。这个定位让我幡然醒悟:我恐怕根本不可能像先前想的那样去写那个电视剧,因为我不是一个看客。那些故事对我来说,并不是茶余饭后消遣的谈资,而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他们耗尽了我的青春,不知道还会耗掉我多少岁月。我相信让一个珍视自己生命的警察来当编剧,《神探亨特》也不会写得那么轻松。
成长小说是小说中很重要的一个种类,它要告诉你的是:看,我们就是那样成了这个样子的。一代人来,一代人去,在通过自己的经历认知外部世界的时候,也在寻找自身的价值。内外兼修的结果,就是我们这个社会。不光是高楼大厦和柴米油盐,还有我们的精神所系。世界对我们的影响,和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从广义上说,几乎所有伟大的小说,都会涉及到成长的主题。在这个意义上,西门媚的自序里说得很好,“愿成长伴随着我们的一生”。狭义地看,成长小说从18世纪的德国成长起来,因为那时候的德国分崩离析,年轻人苦闷彷徨,成长中充满了丰富的感受和思辨。后来又在19世纪的美国繁荣昌盛,因为那时候的美国朝气蓬勃,遍地都是年轻的梦想。20世纪的中国一直在苦海里泡着,也出过一些优秀的成长小说,不过后来一度全都走上了《青春之歌》的革命道路。知青作家为记录他们的青春岁月,作出了令人尊敬的努力,但真正好的成长小说并不多见。到了最近的二三十年,整个中国都再度成长的时候,关于这一两代人的故事,最值得讲述的成长,却没有多少人去讲述。
媒体既是人世沧桑的见证,它自身也同时经历着艰难的成长。在此期间,它裹挟了大批像我这样的人,当年的文学青年,当初从来没有想过要把自己的生命消耗在这个“文字垃圾”的行业,最终却在这里面奔走呼喊。从个体生命来说,这是相当悲壮的演出。我回首往昔,忍不住会问,我们的那一转身,到底给中国的新闻记录和言论空间带来了什么?整整一代的媒体人,真的徒有飞蚊扑火的激情吗?
媒体是社会万花筒,但是它作为一个信息中介的角色,从外面看上去,是不怎么文学的。但是,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我还是希望有人把它当做生命的故事来讲述。因此,我很高兴地看到,西门媚用她的《实习记者》开了一个好头。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1:04:24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38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