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挪威的森林《完美之死》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1:03:31
  • 78

前段时间一好友说:我读了挪威的森林,感觉里面的男主角性格和你颇有几分相似。于是怀着强烈的好奇驱使我读了这书。 村上春树写的很流畅,挪威的森林感觉就像水流一般流淌而过,自然流畅而豪无断裂的痕迹。小说内容倒是平淡,波澜不惊。大概每一百页会出现一段让我莞尔一笑的小幽默。总体来说读来也算舒服。

之前也没读过村上的其他著作,因而只能就此书有一说一,不知其背景与联系。不过说来也奇怪,在我读的那个版本的封面上,推荐说是百分百恋爱小说,而我从头到尾就没把它当成恋爱小说来阅读。

村上在这本书里颇是费了很多笔墨描写和讨论性和死亡。关于死亡,渡边君在他的青春期一共见证了三次死亡,其一是在他的17岁他的好友木月毫无症状的自杀。其二是服侍好友绿子垂垂将死的父亲,其三是他的“恋人”直子的自杀。木月和直子死后渡边君一再强调: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对此,我的理解是:生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死亡是生命的最后一部分,那么死亡也就是包括在了生命的这一动态的过程中,而不是独立于生,于生相对立的一种形式。死亡就像我们生命最后的一个音符因而它是我们完整生命的一部分。如此理解,或许多少能减少对死亡的恐惧。其次,死亡是身体的消亡,死者的形象,精神或者所谓的灵魂(我不知道灵魂为何物)依然留存,发挥着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的影响。这很好理解,渡边君在直子死后几个月痛不欲生,直子的形象不断闪现在他的脑海中。从物质层面说,直子已经消亡,但是从精神层面看,直子依然存在,存在在渡边,玲子等人的脑海中。发挥着她的影响。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逐渐淡忘直子,甚至可能在几十年之后这个世界彻底遗忘直子。所以死亡是一个过程,不是一瞬间的一个动作,直至这个人的身体和精神形象都彻底消散了。这个人算是彻底消亡了。

而当渡边服侍绿子临死的父亲算是亲眼目睹了临死之人的生不如死。绿子父亲的意识已是麻木接近死亡,只是身体本能的要求生存。我更愿意将这了解成村上有意对死亡现象(表象)的具体描写。另外,"强大"的永泽在和渡边聊天时曾说道:我一想到这些世人就气不打一处来——这些家伙只是劳动,操劳一生,却不知为自己主观的有目的努力不努力还何必满腹牢骚? 像绿子父亲这种操劳一生,却毫无所留,只是本能的趋于生存压力的劳动,却没有自我,精神麻木的个例,可能就是这种社会现象的一种具体表现,以死前的人存而精神已死来扩大夸张表现这种现象。

至于木月,直子,初美不约而同的选择自杀,这三者甚是相似。三个人之前都活在自我的安全的近乎“完美”的小世界里。直子和木月从小青梅竹马,十几年一起成长。他们都生活在两人营造的完美的世界里,就像营造了一个茧,这个茧就是他们的世界,他们在这个自我的小世界和谐的生活,但同时也意味着他们是极其脆弱的。随着他们的长大,他们发现外面还有一个世界,于是他们开始惶恐,不知所措。随后他们好歹是找到了渡边,渡边就成了他们同外部世界的联系的纽带。然后这三人在短期内又形成了一种安全稳定的状态,木月和直子似乎稍微安心。但是当这两人不得不真正面对外面的世界,脆弱的木月选择了自杀。他习惯安逸于之前完美的两人世界,实在是过于脆弱。直子亦是如此。小时候他和直子青梅竹马,在家又有“完美”的姐姐照顾,快乐地生活在爱的世界之中,但是随着姐姐和木月的先后自杀。她的这个完美的爱的世界两次被撕裂,摧毁。爱已完全消散,只剩下她自己孤苦一人。这种打击造成了她的精神病也不足为怪。她开始本能似得寻找以前的完美模式,于是找上了渡边,紧紧跟在他身边,不断重复:你永远不会忘记我,对吗?。内心的不安脆弱一目了然。初美,则是另一种完美形式,她从始至终都表现出优雅,高贵,富有气质,家境也算出色,这种自身的完美,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她的脆弱。她习惯了这么养尊处优的的生活,也就强化了她自身的意愿。她相信世界是按她的意愿运转。所以当她爱上了永泽,就非永泽不嫁。爱得偏执,其实只是她的过于强烈的意愿所致。

当她发现她得不到永泽,她习惯的“完美”崩塌,便也自杀而去。

就好比一枚硬币,一面完美,另一面就是脆弱。脆弱然后逃避,逃避然后选择死亡。

在渡边君搬家时,永泽说:“……给你个忠告可以么?”

“请。”

“不要同情自己!”他说,“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的勾当。”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