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詩歌到偵探小說再到社會小說的生命軌跡
文:唐睿
上海,紅塵之城。在這由傳統巷弄和石庫門房子組成的城市裡,人們總喜歡在晚上聚到巷弄裡去展開他們的聊天故事會,而在這些芸芸的故事會當中,則要數紅塵坊的最有意思。
紅塵坊的故事由1949年的一個晚上講起,有錢人當夜都急著離開上海,為了從中取利,紅塵坊的耿老根向人借了一輛車接載焦急的人們,不料竟在路上遇上了正急於趕往機場的京劇演員筱。耿老根自發送筱到機場去,作為答禮,筱將寫著自己首次登台節目單的黑板送了給老根。就在那一夜,上海在「蟋蟀的哀鳴」中解放了,而那塊黑板,就在往後的歲月為紅塵坊轉載了一篇又一篇的黑板報。
《紅塵歲月》共由二十三個故事和一篇楔子組成,當中的故事都是由紅塵坊裡的夜間絮語交織而成。每篇故事的敘事者都不盡相同,他們來自社會的不同階層,故事中的敘事語調亦隨之而變易。每個故事雖然能獨立成篇,但其內容又相互指涉,令整部小說有一個統一完整的面貌。
這二十四個故事串連起來共涵蓋了上海五十年間變遷,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一直講述到海峽兩岸建立直通航班的今天,期間當然包括了毛澤東時代的社會革命和建設、翻天覆地的文化大革命,以及鄧小平的經濟改革政策等等。每個故事的起首都有一段紅塵坊黑板報作為引子,黑板報記錄了當時的社政大事,而接緊黑板報的故事,則訴說了上海市民在時代洪流下的生滅消長。
大部分讀者都會將裘小龍歸類為偵探小說作家,是的,從《紅英之死》入圍「愛倫˙坡推理小說獎」、「白瑞推理小說獎」以及第二十三屆世界推理小說大獎「安東尼小說獎」起,裘小龍一直都是以偵探小說作家的身份活躍文壇,而他稍後完成的《外灘花園》以及《石庫門驪歌》亦運用了偵探小說的佈局。然而讀者們或許沒有想到,這位小說家在晉身國際文壇之前,竟是一位多產的詩人。
裘小龍生於1953的上海,少年時代因文革的影響被迫停學。患有支氣管炎的他因被豁免插隊農村而得以留在上海。為了強身健體,裘小龍經常到公園打太極拳,後來在機緣巧合下認識了一位退休校長,在這位老先生的指點下,裘小龍開始自學英語,並對英美文學,特別是英美詩歌產生濃厚興趣。大學時代,裘小龍只讀了半年便破格考上了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更獲詩人卞之琳挑選為關門弟子。
現時在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擔任文學教授的裘小龍雖然藉著他的小說而享負盛名,但他卻不忘在小說創作中應用上詩歌技巧。《紅塵歲月》第七篇的蟋蟀故事,就以鬥蟋蟀暗喻文革的武鬥,而故事裡最終被咬破肚皮的「大將軍」,實際就是敘事者在武鬥中被打得肚破腸流的表哥的象徵。
至於偵探小說亦一樣,裘小龍寫偵探小說的目的,實際是借偵探小說的懸疑詭異格局來側寫中國社會。在一般的偵探小說裡,社會不過是懸念的裝飾佈景,然而在裘小龍的偵探小說裡,有時卻有將這種賓主關係對易的情況,難怪部分論者沒有單純地將裘小龍的小說歸類為偵探小說,而將之視為社會小說來作研究討論。
《紅塵歲月》亦因為繼承了這種圓熟的技巧,以及豐厚的內涵,所以法國《世界報》才一連六周,不辭勞苦地爭先翻譯連載這部原文以英文書寫的中國近代編年紀事小說。
(原載香港文匯報副刊讀書版)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0:58:44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38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