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身份的焦虑事关我心---有关《身份的焦虑》的种种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0:53:59
  • 88

第一次相见,我并不识他,只瞥一眼,长相一般的主讲,又没有字幕的视频,没有兴趣简直是有理可循的,于是当时错过了《幸福的建筑》;再见却是惊艳,在朋友的书架上看到《爱上浪漫》,把男女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头头是道又莫名幽默,不可否认地,我迷上了他,于是便开始疯狂收集,《爱情笔记》、《身份的焦虑》还有《旅行的艺术?》(还有很多在网上买不到,哎。。。)在年前年后断断续续地看完了前两本。阿兰。德伯顿,被称为英伦才子的他,并不是一个以长相吸引读者的作家---或者艺术家,分析家。

今天想说的是有关于《身份的焦虑》,Status Anxiety迷恋心理学的我,曾经因一个“unattached anxiety”(“无依恋的焦虑”MS)的心理名词而纠结无法释怀,当然,也对自己的无法释怀和放不下而深感难受。古希腊的石头上刻着“认识你自己”,人啊,是曾经把这个当作过一生的使命的,而不是为追名逐利。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是很让人着迷的学科,因为无可解,所以更激起千层浪。

我们不会嫉妒身居高位,家财亿万的人,却常常因为某同事的工资比自己的多上个三五百而闷气丛生,是我们小心眼,没远见,没雄心吗?不,不,因为,我们是人,极为正常的人。那么,是庸俗吗?计较柴米油盐还是水电气费,也许不完全是,我们嫉妒,我们恐慌,并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原因,也有精神上的折磨,社会习俗的压迫。所以,即使你有朝一日你成为首富,你会依然焦虑,如果你不能清楚知道这焦虑的来源。

每个人都渴求着身份,如同我们渴求关注与爱。在我们幼年,父母与亲朋毫无吝啬地赋予我们,以至于在以后的一生中我们更加渴求,甚至产生俄狄浦斯或者其他什么的一些情节。亦舒有本很经典的书《喜宝》,故事中窘迫的女主人公孤身在英伦剑桥念书,被问及她要什么时,她说,第一,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那么我要很多很多的钱。喜宝是聪慧而讨人喜欢的,即使如此,依然如此的没有安全感。对于爱,即使是权倾一时的国王或者富甲天下的富豪都毫无把握,所以也许我们该心安,在这个问题上,仿佛一切都无法拯救我们,还是不呢?

带过小孩的人也许能明白,对小朋友最可怕的惩罚不是打骂(当然,任何情况下的体罚都是极度不对的),而是忽视。想起很喜欢的一部漫画《吸血少女》,被忽略的少男少女神情如此落寞,让人伤感,即使流血或者死亡都无知觉,却会为某人的在意而流泪。

每个人,当他明白,世界不是为她/他而存在时,他/她便长大了。其实,若可以,谁会让自己的心肝宝贝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看到真相,痛苦的长大呢?长大以后,我们明白人事有优劣之分,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我们,有些人甚至会对我们很不屑。谁能对鄙夷的眼神免疫而毫发无伤呢。连一个国家也莫不如是,于是有所谓论战,申明等等。套一句以前常说的话“解释就是掩饰”,再大一点的我们渐渐会明白,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喜欢我们,再怎么努力都是无补于事的,而我们做得再好,也永远是天外有天。想开了,所以现在,我能做的,仅仅是做最好的自己,bettter than me in yesterday.对我来说,已是足够。再大一点,我会想,why do you think you are better than me?真的,凭什么呢,你更有钱,你地位更高,你更高大帅气?也许是,但我无法把自己变成你,世界也不需要所有的人都从一个模子里出来。慢慢地,我学会了顺应自己的心,不再为伪君子们的某个眼神,某个动作而神伤不已。但是成长如此残酷,我们也许会走向另一条路,也许窃窃私语与回避会伤害我们弱小而敏感的心,所以,我们不再接触人群,我们身居简出,然,就算那样,还是避不了人情冷暖、世俗百态。

其实,人类的行为也是可测的,不同地方的人行动并无二致,甚至是不同时代的人,不是说“太阳底下无新事”,哎,其实人类间也无新人吧,抛开基因和约定俗成,变异了了---也许只除了某些时代细节罢了。

中世纪的人就明白,那些想结识我们的人家并不值得我们去结识。人也许天生有这样的喜好:送上门的总不大会被珍惜。而我们真正的期待是什么呢?再有钱,再有地位,再有魅力,自己的需求也只有那么点,一晚上只能睡一个床,一生也只能爱一个人(特别的人也许会爱好几个,然一段时间内总是“一夫一妻”的感情)。“凯撒威震四方,如今黄土一抔”。这短暂的一生,我们耗费了多少美妙的时光去不高兴?有人描绘过乌托邦(或者桃花源),那里的人们和平友爱,自足善良。曾经我也幻想过“共产主义”的未来,按需分配,各司其能,天下大善。然此路之漫漫,而今又恍惚渺渺,我只能先独善我身,保存我的自尊,过自己的幸福生活。

所谓自尊,德伯顿说用公式来表达:自尊=实际的成就/对自己的期待。所以我仍旧是无法快乐的,期望太大,于是坠落的时候就如此彻底地粉身碎骨。

诗人德尚写到“充满哀伤,也不乏诱惑,处处有眼泪,妒忌和磨难,这就是该诅咒的生活,人们如何能振作”,是啊,该怎么去振作呢,看喜剧片,打球,和朋友出游,阅读,还是思考?有时候,这些事是能够带来快乐的,可就如***一样,带来快乐的时间越来越来,所需的量却越来越大,难道没有终结哀伤的办法吗?也许前面说错了,并不是每个世代都如此痛苦得不到解脱,当我们饮血茹毛??时,唯一担心不过是怎么去获取猎物而不被猛兽当作猎物。往昔已往,未来未至,所以我们的快乐该是这样吗,短暂而迷惑。完美的生活无法企及,不可触碰,大悲哀,若有时光机,我们肯定是会用上的---无论是去还是往。

我们无法改变时间,就开始试着改变自己的空间,地位,我们不嫉妒高位者,我们崇拜他们,当图腾一样供着,虽然我们的古人歌颂过猎人或者农夫,但而今,英雄们是那些孱弱的人,比如比尔盖茨,比如沃伦巴菲特。富人不再罪恶,穿不过针孔,进不了天堂。他们智慧,他们和善,然,他们不是我们,所以抑制不了我们的焦虑与忧愁。但也许我们愁心得太多以至于忽略了新时代令人喜悦的变化,从车轮到电脑再到磁悬浮再到卫星。我们该放松下来,也许我们的职责就是当一个懒人,让那些精英天才们为我们发明一个又一个的工具,健身所外的扶梯,远在千里想见的人的面孔。

不过你是愚笨还是聪慧,你的身份也许才是最终决定你的作为的,在古代,他们禅让,接着,就是继承,稍近代,我们甄选,再然后,我们又唯亲是用。我们怎么会不因身份而焦虑呢,特别是有才华的人,“锥不入袋中,不显其尖”,如果我们连被启用的机会都没有,我们怎么去证明我们是“聪明善良、思维敏捷且富有创意的”呢,我们一日日地重复着打扫卫生,因为,毕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年复一年地做着无意义的工作,为什么呢,万世基业都起于砖石。哎,可是,那么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明明弱于我们的人挥斥方遒,威风八面,被称为栋梁,而自己明明“剑术了得”却仍困于斗室,“手中无剑”,也许他们说,我们给过机会的,是啊,在中国,叫高考或者“国考”(公务员考),天真的我们曾以为这些可以改变些什么,我们相信精英主义,因为那时我们以为,通过努力,我们也可以跻身其中,然,社会的不公正让这一主义变得可笑荒唐(以我所见,至少在中国绝大部分地方。

终究还是盛世让我们放松了戒备,当深处野外环境残酷时,只有健壮的人带回食物,所以他们是精英;当国家危亡,有远见的人运筹帷幄,有辩才的人说服强敌,有武功的人保家卫国,他们是精英。国家安定几十载,他们居然就以为天下太平,哎,什么盛世,什么崛起,都是我们的庞大人口宠坏了他们。但是,我终究还是先坚持自己的,有研究说,人后天所习得的东西也会部分传给后代,真实与否,总之,在基因和环境上,我对自己的子嗣所能做的也仅仅是这么有限的了,我们一路进化至此,真是不能忘记优胜劣汰的。(达尔文最近130?年生辰纪念,多嘴祝贺一声~)

高一语文老师曾说过,“今日(父辈)的贫穷并不可悲,自己(这一代)的贫穷才是可耻的”,那时我相信,继而也觉得他是一个很。。的人,而今献身官场的他不知还会不会这么说,这么想,总之,我不会了,虽然我相信努力的力量,却没有那么大的坚持付出比别人数倍多。但我并不太觉得可耻,德伯顿说“贫穷本身就是一种痛苦,而在精英崇拜的社会里,贫穷更是一直羞辱。”我承认这句话,我只是觉得,在我身处之处,我不必因此感到自卑。

德伯顿还说“我们不能随意召唤我们身上最优秀的品质。”事实上,对我而已,也对,也不对,在我自信时,我不脸红的说,我是优秀的,然,在我自卑时,连自己都觉得太不堪。他说,其实成功并不全是天赋和能力所决定的,这句我信,“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敬畏的未知力量,不管人说是神,还是外星人,还是什么,总之,我相信并期待这样的未知。但我也懂得,佳句之得与否,首先前提还得要是,你得是个妙手,所以,我努力着,不管外界怎样,我希望自己可以对一切感觉敏锐。那么运气好坏只是时机问题而已。

又关于人才,拉罗什富科说“世间获得奖励的不是美德自身,而是美德表现出来的特征”若我没理解错,大概是说,是表现出来的美德,是别人看到的那种。想起以前的摘抄,一个成功人士说,优秀就是一种装,刚开始你是让别人相信,到最后,你也信了。(大意)我想,我大概也要伪装?成别人所能接受的优秀~

关于安全感,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学没学过心理学的人可能都有耳闻:生理(温饱),安全,归属与爱,(被)尊重,自我实现。现代社会中,金字塔最顶端的人也许完成了这五步,而另一侧,雇佣工人(农民工,蓝领,白领还是什么什么的~)都日日受着这些担心而产生的焦虑。而资本主义---马恩毛邓等等都告诉我们,我们是受压迫的,不仅如此,我们在高层眼中,只是个物件儿(这让我想到男人在看性感女人图片时也只是头脑中控制工具的一部分有所反应,异曲同工乎~),不要说什么让我们一起奋斗,为公司,为自己blablahblah我们刚开始被欺骗,不过仅此一次,不会再踏入这条注定被欺骗的河,我们会做好工作,只是除却幻想。没有人会以你的需求为需求(除了父母)---老板?哎,你应该感谢他们不是新式“周扒皮”就好了。Unless you work for yourselfwork for your dreamnot only for the profit.当然,一切还是得按照市场规律来,如果有规律的话。

Life sucks这可不是青少年胡编乱造出来的,向来,越年少的人越清透,少年时,我们着急证明自己,拼命想靠别人的好评价过上完美生活,“在他人的轻蔑之下非常容易收到伤害”,特别是来自对于自己(特别)重要的人---切身体会。就是以后我们看起来在追名逐利,内心深处我们仍是那个期望得到赞扬得到糖果和拍拍头的小孩。许多的人最终脱离了父母的阴影,却又深陷社会的泥潭,尚福尔说“公众舆论是所有观点中最糟糕的一种”。哦,盲从的人们呀,大多数时候你们是可爱的,毒死苏格拉底,烧死布鲁诺,还有其他些什么,让那些脆弱的天才因为你们的唾沫去痛苦去自刎吧,你们才是最残酷的炼金石,把所有的一流人物都掩埋在历史的深灰里吧,谁叫他们如此脆弱敏感,富于感情。而公众还不是最强大的,最可怕的是一种叫做习俗的东西,谁也没亲眼见过它的出生和成长,就像那个传说的咕噜噜,快逃吧,逃得越远越好,把自己埋得越深越好。习俗最大的力量在于, “。。。但一直就这样啊”就算愚昧,肤浅,没有逻辑,但,一直就这样啊~

(明晚继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