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那些过去的和将要到来的《两种永恒的相遇》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0:53:55
  • 103

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叫做The Meeting of Two Eternities——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中文小说需要一个英文名字,大约想要针对的读者群是外企写字楼白领?:P 反正无弦说起编辑要一个英文名,问大家有没有建议,把这本小说至少已经看过三遍的我一下子就想到了那句话:

...to stand on the meeting of two eternities the past and future which is precisely the present moment...

这是梭罗的《瓦尔登湖》,徐迟将这一句译作“过去和未来的交叉点正是现在,我就站在这个起点上”;我却更愿意将它译成“过去与未来这两种永恒相遇之处,正是我所在的此时此刻”,因为我不愿意失去“永恒”的背景,让人忘记此刻的脆弱。

是的,那些过去的已经成为永恒的过去,那些将要到来的亦是永恒的未来,我们脚下的每一个现在却是稍纵即逝,可是我们真正能够把握的却并非永恒,正是那一个一个无法停驻的现在。《那些过去的和将要到来的》这本书说的是过去未来,字里行间,却都是我们自己或者身边人的“眼下如今”。书里有许多的爱情故事,可它不仅止于爱情;书里有父母,兄弟,朋友,儿女间的各色感情,却也不光是感情。它是一个成长的故事——不是如花少女初识愁滋味的成长,而是已经成年的我们仍然不可避免的成长。

聪明能干却缺乏自信的关敏知,美丽洒脱却害怕受伤的卫颖,努力奋进却过于刻意的何破晓,热情可爱却大大咧咧的高瞻,还有那个对每个人都好也都比对爱人更好的徐澈……书里的人物都像是身边熟悉的朋友,作者笔下明显流露出对他们的感情,却也无意偏袒其中任何一个,并不为他们文过饰非,他们在生活和与人相处中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他们为这些缺陷付出代价,才能够成长。人生并没有纯粹的黑和白,只有深深浅浅的灰,可是如果对这个世界有足够的热爱,你依然可以在这样的灰阶中看到每一个人的善良和努力,也理解他们的无能和不甘,体谅每个人在年轻时候都可能犯过的错误,因为那可能就是你自己。

我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大概就是从字面上来理解“以己度人”。敏知以为自己对破晓付出了怎样的迁就和忍让,却没有明白破晓真正的心意,所以不懂得那样的付出对于破晓也是一种折磨。徐澈想要好好照顾卫颖,却也永远无法再回头陪她走过那些最痛苦最绝望的时光,永远不能真正理解她的挣扎。卫颖希望父母和好,敏知总想要让母亲满意,父母也都希望卫颖和敏知幸福,可是却总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摩擦。生活不是有付出的热情就足够,我们要学着去站在旁人的角度,去看到彼此的差异,才能够理解这样的矛盾,才能够去慢慢解决。

这些我们在生活中经历过和正在经历的,被无弦一一放在书中。不过若只有现实,这本书就不“无弦”了,她小说的一个特色,就是永远不会放弃理想。她相信朱春眠,梁如笙和郭行安教授这样的人仍然存在于世界上某个角落,有人坚持小众,有人遇见真命天子,有人埋头工作不问报酬。她相信海外生活多年的敏知仍然对祖国对这个社会充满热爱,就连历经磨难的徐澈和卫颖,无弦也终于不忍让他们变心,这大概是书里最不现实的一个地方。或许有时候这样的理想看起来很傻,可是能够在现实中坚持相信美好,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

或许是因为源自生活,或许是因为爱惜人物,无弦在书里还总有种种温馨甜蜜的细节,让人看的时候嘴角边总不由带着微笑。从国外归来哭着喊着非得吃煎饼果子的金领敏知,好好用来占自习座位的苹果,卫颖那句“原来是你,把你前年的作业给我抄一下好吗?”的经典泡男生对白,甚至于敏知把Q7撞了之后男同事们“这车给她开真是太浪费”的感慨……都不会让人笑到捶胸顿足,却又总是忍俊不禁。

不过这本书里,却没有无弦惯用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悬念,结构或许也未臻完美。但是我喜欢这样的温暖,喜欢这样的现实,喜欢这样的理想,也喜欢这样的对生活,对祖国,对每一个人的热爱,我想,这就是我可以一遍一遍重看这篇小说的原因。如果这些也是你想要的,那么这本小说应该不会让你失望,你可以和无弦一起站在过去与未来相遇的地方,把握住手头的每一个现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