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爱的艺术读《爱的艺术》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0:52:12
  • 78

先小八卦一下。埃里克·弗洛姆,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洛大神(为了跟弗大神区分……)是犹太人,并且在幼年时候(据说是12岁)目睹过漂亮女邻居在她父亲死去之后的自杀现象。so,你觉得他是为了啥原因将马克思爷爷的社会主义思想跟弗大神的精神分析理论结合起来呢?唔,我们来一起点点头,要相信童年经历(没错是童年!)的力量是伟大的呦。所以,不要奇怪为什么洛大神22岁就成了海德堡大学的哲学博士,为什么洛大神纵横美国心理学界56年还普及了《爱的艺术》,为什么人家随随便便就能左手马克思右手西格蒙德了。

好,回正题。

《爱的艺术》是弗洛姆的一本小册子,其实我一直以为洛大神是想介绍点精神分析角度的男女交往过密策略,但,大神在序中写道:“本书要告诉读者的是:爱并不是一种可以与人的成熟程度相脱离的、并能让所有的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的感情。”因为,爱是一门艺术。

作者主要观点有:

(1)爱是一门艺术,因此可以像学习音乐、绘画一样获得。我们常常对爱有误解,常见误区有:把自己置于爱的被动地位,以“我是否被对方爱了”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否认爱的能力因素,认为爱并不难,难的是找到适合爱或被爱的对象;“永恒”与“即时”之爱的混淆,彼此为对方吸引倾倒的激情并不是真正的爱,这“恰恰证明了他们对爱情知识的空白和先前难耐的性寂寞”。

(2)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存在于世界中的个体,在思索时总无法避免产生一些认识,诸如人生短暂,生死均不受自我控制,客观世界总是违背自己的主观意识,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这样的认识常常让人沮丧,倍感孤独。于是,人们寻求各种方式来遍布这种虚无感,例如纵欲、群居等等,但这些活动无一例外会产生更进一步的虚无。须知爱才是摆脱孤独的积极活动。构成爱的积极因素有:给予、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3)爱的类型。在这里作者谈到5种不同的爱,父母对子女的爱、博爱、***、自爱、上帝之爱。个人认为这部分写得相当精彩,洛大神横跨精神分析、哲学、社会学几个学科。摘抄几个个人比较喜欢的句子:

关于博爱:《旧约》里就有这么一句话:“你们了解外乡人的心……因为你们也曾在埃及当过外乡人……所以你们也应该对外乡人施以博爱。”

关于爱情:如果“我”真正地爱上一个人,那么“我”也能自然地爱上其他的人,“我”就会爱整个世界,爱生活。如果“我”能对一个人说“我爱你”,那么“我”也可以说“我是因为有了你才爱每一个人,我通过你而爱整个世界,同时也爱我自己。”

关于自爱:爱并不只是用于感动某个被爱的人的一种情愫,而是一种能自觉地为被爱者的发展和幸福而付出一切努力的代称,基于这种代称的首要因素便是自爱的能力。

关于对上帝的爱:人类对上帝的爱既不是从思维上了解上帝,也不是指自己爱上上帝的思维,而是在爱的体验中与上帝一道体验爱。

合理的信仰首先不是信奉什么人或什么东西,而是一种准确的判断,这种判断符合自己真实经历上的坚定的信念。信仰是人的全部人格的一种性格特征,但决不是对某人或某物的一种特殊的信念。

(4)当代西方社会爱模式的没落。在这一部分我们能强烈感受到洛大神的社会文化学派的观点,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着个体的人格、社会认知及交往方式。作者认为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日益集中、管理官僚阶层壮大,劳工运动也随之活跃,个体的劳动力被吸收成工会成员。于是,不论在资本领域还是在劳动力领域,单个人的主动权已经被官僚阶层所取代,丢失了自主性和独立性。同时由于企业管理的高度集中和劳动力工种的严密分工,“劳动者失去了个人的人性,每个劳动力都只是一台机器中一个可以随时调换的零部件”,任由组织官僚者调配。于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异化,他们努力想同他人靠近,心中却还是充满了不安与负疚感。

在这时,人们所建立的爱情关系,通常呈现两种形式,或者夫妻双方相近如宾极少出现摩擦却无法体会爱的温情,或者像弗大神强调的对libido的解放。在作者看来,唯一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对社会结构进行彻底的变革。这样的社会应该能应验马克思的观点:当个人的全面发展代表了全人类的全面发展时,爱才能称为广义上的社会态度。

(5)爱的艺术实践。爱作为实践艺术,应该有规范、学习者应专心投入、具有耐性、在生活中学习。

一点感想:

这本小册子在1956年就已经出版。有些段落中讲到个体在这个物质世界的迷失。人们追求金钱、权势,人们热衷于把电影明星、节目主持人、周刊新闻记者,以及政界和经济界的巨头当作效仿的楷模,人们觉得孤独,觉得自己被一座座城市淹没吞噬,丧失独立性。现在读来,这些问题这种空虚感还是会存在。我不期盼社会结构的变革,也对变革会带来的所谓真正合理的爱表示怀疑。的确,我们所处的社会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的文化影响着我们的认知我们的感情,但变革之后所带来的,能是真的美好的么?

洛大神引用了赫斯勒尔在《美丽的新世界》一书中有句话:“丰衣足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但却没有自我,除了能够和他们的同代人作一些表面的联系以外,其余的无一可取。”他说人们把幸福建立在“享受”的基础上,而这种“享受”说到底就是满足消费或能够随心所欲的与一群人同化的期待。我们仿佛婴儿,永远处于期待之中,永远抱着希望的欲求,但却永远是个失意者。哎,我读这段话的时候想,洛大神跟叔本华叔叔一定勾搭过,我要一边说我不失意我很幸福一边合上书并且努力忘记我知道叔本华叔叔这件事我要努力不刻薄我要爱你们如爱我自己……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