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话剧·立秋《立秋之后是什么》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0:52:00
  • 104

上周六,和同事一起看山西话剧院大型话剧《立秋》。立秋,几乎囊括了所有可以拿的奖项,而且基本上是一等一的大奖,对于此剧是极其的期待。自然,那天也绝对没有失望,戏剧落场,而故事则不完结。

话剧有两条线索,一个是民国初年在票号向银行过渡的当口,晋商马掌柜执拗的坚守票号不能丢,导致了破产;但同样也凭借着马家从走西口开始十三代积累的数万两黄金而坚守者晋商诚信的招牌。另一条线索,就是瑶琴的婚事。指腹为婚的男子出口留学之后要跳出旧时代的爱情,在绣楼苦等了六年的瑶琴下了绣楼后走向新的开始。

如果在别处,在演员谢幕之后我只会觉得好看,很过瘾。可是在太原看这部话剧,心理一直在盘算着两个问题。

第一,对于传统和现代有没有一种中间道路。在坚守票号与现代银行制度之间是否可以各取其长,保留两者的精髓?正如主角在剧中的发问,山西票号眼界够开阔,分号遍布全国,生意做到了全世界,可是为什么还是走到了尽头。如果一概的去否认票号,那晋商三百年的辉煌又是如何造就的呢。世易时移或许是一个解释,帝国的衰败,国内政局的动乱或许是个不错的理由,但是转向现代银行制度就一定可以延续晋商的辉煌吗?

第二,晋商还有没有复兴的可能。就在前几天,晋商银行成立,当然是在太原市商业银行的基础上(武汉当然也是将武汉商业银行改成了汉口银行),可见晋商在山西民众中至少在官员中有一种不解的情节。晋商崛起的历史大概是从西口开始的,可是晋商的发达大概是清***在政策上的倾斜,将很大一部分生意交由晋商负责,山西本身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其就是物资中转的毕竟渠道,而且山西人本身吃苦耐劳的精神的诚信的操守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又可以联系到山西晋中无大片平地,无充足水源。反观现在,清时的物资中转的传略地位不在,建国之后山西也从来没有得到国家任何政策的倾斜和支持反而因为煤炭资源的丰富在全国一盘棋的思路下做着某种程度的牺牲,晋商崛起的客观条件不在,在这个时候只能呼唤一种精神的重振而已。

关于这部话剧,有一个场景处理的很好,就是瑶琴和哥哥走了之后,马家开始立秋祭祖,这个时候若瑶琴兄妹回来,肯定会将气氛推向高潮。但是导演没有这样处理,因为立秋转凉就意味着晋商的没落,而他们的后代自然要有另一个开始,如果回来就意味着再走以前的老路。当然,这部话剧也有几个小问题,昌人与他的女朋友回国后劝瑶琴要抓住自己的命运怎么看都有点道貌岸然假慈悲,昌人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理解瑶琴,而他女朋友高高在上的姿态就显得令人生厌。她是绝对不可能理解瑶琴的伤悲的。

最后,特别赞下演员,立秋已经演过四百多场了,可是演员还是特别的投入,且不说主角泪眼婆娑,情真意切。就连末了老太太去世的场景中,跪地的丫头们也低低啜泣,身体由于悲伤而微微颤动。这大概不是他们自己的悲伤,而是真的悲叹于一个时代的结束吧。

所以,立秋节气一直往下数,会是立春。可是晋商会有第二春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