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卡拉马佐夫兄弟《广阔与深邃的灵魂》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0:51:49
  • 82

大家应该都有同感,这本书看下来不容易,陀氏的罗嗦风格对浮躁的人心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是艰难地扒开洞口沉重和锋利的顽石后,我发现了金子。

佐西马长老作为神职人员,他的故事却充满了虚无主义的调子。上帝为什么对无辜的人也如此无情?他的永恒的爱体现在哪里呢?陀氏在那个时代就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如今技术手段上天入地,似乎一切证据都对上帝更不利了,我们又身处这样一个缺乏宗教传统的国家,从小的教育在我们心里打上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烙印,使我们丧失了信仰的能力,是的,我现在觉得信仰是一种能力,一种把自己放心地交出去的能力,我们无疑已经失去很久了。

上帝是什么?我现在认为他是一个极广阔和深奥的存在,一种精神上的信念和需要,是的,他既是需要也是存在,也就是说,他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你感觉需要他的那一刻,他就存在你心中了。马列主义的唯物论和无神论不能说是错的,但是太肤浅了,它们不是一个层面上的对手。就像经典力学和相对论(我怎么老喜欢这个比喻),后者才是更广阔和深刻的事实。上帝存在的目的(这个说法其实不好,但是想不出更好的)就是赋予人们生活的意义,避免个体和社会陷入崩溃。因为一切的哲学思考最终都会导向虚无主义,但是人的生存本能又使得虚无主义无法实践,这里唯有上帝能调和这个矛盾,所以上帝是否真实存在并不重要,所以佐西马长老才认为:没有上帝也要创造一个上帝。

大陆中国人因为教育的原因,总是认为信仰就是烧香许愿,这其实只是宗教庸俗化的表现。和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化现象一样,能够理解宗教高尚精神内核的人毕竟是少数,普及和传播的代价就是庸俗化。但很多伟大的人物都信仰宗教,显然不是因为愚昧无知,而是出于一种对人性更深刻的体察。

我认为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上帝,他们形式或许不同,佛祖,安拉,耶和华,或者自定义,但是他们的精神实质应该是一样的。每当我们茫然无措的时候,他都能给心灵一个坚实的依靠。大陆的宗教教育几乎为零,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缺憾,宗教教育并非要把一个无神论者改造成上帝的子民,但至少可以减少我们对宗教的错误认识,并对信仰者以足够的尊重。

扯得远了点,回到文本。可能因为水平有限,我觉得这本书“好看”的部分,最多只能占到二分之一,其他都是啰里八嗦不知所云,也许陀式对所有人物都是一视同仁地细腻描写,也许他脑中的世界就是这么具体而微,但这种普渡众生的写作方式着实是对读者的一种考验,不知是不是所有俄国作家都有这个毛病,或许正如之前我在网上看到的一个说法,俄罗斯的文学和它的土地一样辽阔,所以作家们懒得修剪这些拉拉杂杂的东西。阿辽沙这个人太虔诚和完美,显得虚假了,在书中,他更像是一条连接佐西马,卡拉马佐夫家族,树擦子上校以及其他琐事的一条线索,而他本身的故事却被忽略了。

再来解剖一下自已,我觉得自己是米卡和伊万的混合体,在大多数时候冷静和理智,但是往往在关键时刻,脑子会被疯狂的念头占据,然后一发不可收拾。近一年来的变故也证明,我并不是以前自以为的现实主义者,而是个疯狂的理想主义者,平静的生活永远不能令我满足,但我又无法承担疯狂带来的后果,这也是我屡屡碰壁的根本原因了。照这样下去,我势必会越来越像米卡而离内心的平和越来越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