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别做正常的傻瓜《优化我们的生活处事方式》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0:51:39
  • 89

看完这书后,发现我们自己在生活中确实有很多时候像个傻瓜。很多方面,我们自己习惯了的处事方式,认为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仔细想想,其实还有很多可以优化。

下面摘录一下个人觉得挺有用的话。

一:

保本,这一观点是商家最基本的经营方针,起码要保本看似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孰不知,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本身就包含了沉没成本谬误。

在投资时候应该注意:如果发现是一项错误的投资,就应该立刻悬崖勒马,尽早回头,切不可因为顾及沉没成本而错上加错。

沉没成本谬误(sunk cost fallacy):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情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上面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从理性的角度来说,是不应该影响我们决策的。

(选自第三章:坚持一定胜利吗?)

二:

前景理论:

1:正常人在面临获得的情况下是风险规避的;

2:正常人在面临损失的情况下是风险偏好的。

3:通过改变参照点可以影响人对得失的判断,从而改变他们的风险偏好。不管是在管理,还是教育,谈判等,低标准的目标(这样参照点低,属于风险规避)往往使人谨慎行事,高标准的目标往往使人敢于冒险。当然,我们也不确定到底是保守好还是冒险好。

4:正常人通常是损失规避(Loss aversion)的:正常人在失去一件东西时的痛苦程度要比得到同样一件东西所经历的高兴程度更大。(选自第四章:你爱冒险吗?风险决策漫谈。)

我们长到现在,很多行为模式已成习惯,潜意识里也成了一种行为准则

在选择的时候,人总是选择使自己感觉最安全的

也就是以前获得过成功的方式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风险规避”?

损失规避心理最根本的一种表现———得失不对称性。

三:

但损失规避还可以引出其他的几个有趣的现象,譬如,

赋予效应(Endorsement effect):即人对赋予自己、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有一种特殊的偏好。如果要你卖掉一个你已经拥有的全新的东西,你索取的价格会不会比你愿意出价买这个东西的搞?

安于现状,因为正常人在改变现状时的损失规避,所以会易于满足现状。有一个更好的机会在你面前,你会不会去选择?

忽视未得收益(insensitivity to foregone gain):正常人往往不够注意未得收益。

和语义效应(framing effect):把一件事描述成“得”或“失”可以有效地改变人们的选择。强调不做

事情的成本和损失要比强调做事情的好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去做你希望他们做的事情。

(第五章:损失规避)

四:

这就是可获得性启示:

什么东西越明显、越突出、越容易搜寻、越容易想象,在你头脑中占的比例就越大。(我们常常对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其发生频率的普遍高估,这时候要逆向调整。)

(第六章:你的直觉如何?)

五:

奖励或送礼的目的并不是真正给对方最大的效用,而是要让对方开心,并且感谢和记住你。

接受礼物的人往往会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选择,想要的礼物。而经济效用并不一定会让他们更开心。“说要的不如想要的”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用大并不代表心理学上的搞笑程度大,而你应该意思到,接受礼物的人对你的礼物或者奖励是否满足对你们之间的关系影响更大。

你应该把人们想买却不舍得买或者想买却不好意思买的东西送给别人做礼物。

奖励或送礼的时候,最好不要让接受奖励或礼物的人自己选择。

晚说不如早说。

早点说,在期待的过程中,让员工的快乐最大化,从而增强激励的效果,让朋友在期待的过程中提前享受礼物所带来的欢愉。

工资体系最好还是不公开的好,以避免员工互相比较而心理不平衡。

涨工资不如发奖金给员工带来的快乐大;同事;发奖金有比较大的回旋余地。

人往往做事是出于自己的内在动力;而一旦与奖励挂钩,就变成了一个经济交易。所以小的奖励不如没有奖励。小的惩罚不如没有惩罚。

(选自第9章,你想让朋友和员工更开心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