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追随她的旅程《追随她的旅程》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0:50:41
  • 62

————这倒是个省心的方法了,也因为想要的哪句话回过去翻找就再也找不到了。

开头有那么一阵,有非常非常勉强的一丝王小波的感觉,后面就没有了。文字是一项极其危险的事业,跟自拍艳照一样,一时的兴奋可能是日后的尴尬,你尽可能的真实,却也难免丑态百出,当然也有做的好的,那就如同拍AV一样,只有绝对虚假的,才可能伟大,所有那些不朽的名作,都是想象和虚构的。虽然都是编造的,但也分写虚还是写实,写虚的就像有码片,比如诗歌,写实的当然就像无码片了,比如小说。写小说者,基本功是写出重口味的文字,而大忌讳,是失控了个人的感情,但这个基本都很难,想想看,拍A片,女的还可以假呻吟伪装***,男的那勃起总不能是假的,但男的也有男的的优势,可以纯粹剧情需要,生理的勃起。

现在有些明白王小波说他是在严肃的写作是什么意思,他是奔放的,充满想象力的,但他始终稳稳的隐藏住了自己,他严格的围绕他要说的主题叙述,智慧,有趣,***,这三个他认为人生中值得追求的东西,他讲求叙述的技巧,也追求文字本身的音节韵律,密不透风的隐去了个人的性情,展现了却是独一无二的风格。那种写着写着,无意的乃至故意的总要抒发一下感情的强大惯性,几乎见于所有小说,情感到那份上,也顾不上那么多了。或者干脆就任凭情感洪流乱涌了。穆斯林的葬礼大概是这一类。还有另外一种类型,就是话痨一样憋着有许多话要说,典型代表石康,当然靠写字吃饭,总有基本的功力在那,可以从技术上避免话痨的繁杂混乱萝莉八所感觉,不像我这样常用字就那么几个,大概当然的百用不厌,车轱辘话反复不停。当然,我更大的问题还不是话痨,而是抒情起来就无可救药的要转到第二人称,缠绵的软弱无比,让人哭笑不得不知如何是好,却从来生不出任何感动乃至恻隐。所以摆弄文字,就像化工厂的工人会烂穿鼻子,底下的旷工会得矽肺,弄得多了肯定会有心灵隐疾。王小波的心理状态肯定是异于常人的,我想,A片演员的性生活肯定也难以正常的。

在我的青春时期读的是王小波的严肃文学,这大概是现在能停在收敛这一端的基础,在我不得不严肃思考人生的时候,我读到了这样一本据说是青春小说的书,几乎成了要诱我向另一端的妖惑。本来想说的只是很简单几句话,这书看着太可乐了,相近的感觉也只有当年看王小波的时候又过了;也太伤感了,tmd太伤了。当然伤感这一部分,作者已经很收敛了,毕竟年岁在那儿,没有刻意煽什么情。但作者毕竟是注入了感情,哪怕是不小心失守了自己。最后那段话是对这种典型的失守最为准确的写照————

"客观的说,这部小说中有着过度的纯洁(这个词很危险),写完了看看,觉得他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我最初的设想,也挺好的。我丝毫不怀疑会有人喜欢这部小说,但肯定不是所有人,一部小说只对喜欢它的人起作用,至于不喜欢它的人,我也没办法。"

路小路低贱垃圾的人生,也的确是纯洁的,这一点是自怨自怜的我所不可比拟的,我只能勉强的努力做到不抱怨,就是发泄般说两句粗话,也是声音游移,底气不足的。路小路可以被欺辱,也可以去打人砍人,粗话脏话张嘴就来如同吃喝拉撒般自然流畅,于是纯真起来。然而又确实纯真,包括“破处”的那一晚,都纯洁而意外的到了极致。就像开篇解说西游记寓意那段话所说————

“四个有缺陷的人,结伴去寻找完美,当他们找到之后,世界因此改变。《西游记》的奥妙在于,在此寻找的过程中,乃至到达天路之终,作者从未试图改变这四个人的人生观。他们就这样带着缺陷成为了圣徒,他们和《天路历程》不同,和《神曲》不同。我十八岁那年读罢这本书,就觉得,像这样成为圣徒,真不知应该高兴呢还是忧伤。 ”

我的残破,污浊而混乱,也企图通过一个所谓历练过程来改变,越想战胜命运的桎梏,越是被深深绞缠。想为一个人而改变,而愿望渐行渐远,进一步就成了软弱,退一步就成了收敛,仿佛隔着一层纸的厚度就是无法突破。我的生长是在一种貌似有文化,充满伪文艺感的气氛中完成的。骨子里的粗俗被文化所污染之后就成了剧毒的浸淫。比如能想起的大学时候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同寝室的某人匆匆赶到教室,形容在上课的时间已过才猛然惊醒看到闹钟那一刻的感受说的,“当时我就觉得自己像被***了一样”,而更早的时候,从王小波的严肃文学中得来最深刻的一句话是“臣***伟岸”。

作者到底是没有敛住,安插了一些欲扬而抑的个人感受,尽管是借人物之口说出。有了这样的真实感情的侵入,故事当然会好看,人们会说这是真实的力量。但从小说本身来说,这样的真实还是会削弱小说的“艺术”价值,后面那些感情快要在松动的控制中流泄的片段,确实也不如前面那样绝妙幽默的文字以及其中蕴含的深深悲哀好看了。真实,向来是伟大作品中所不需要的。一切“作”品,一切艺术,都是虚假的艺术,用虚假动人心魄才是艺术,就是演A片,也不是敢脱会做就行了,演还是充满技巧要求以及艺术内涵的,不然怎么***都会有些冷感,而达不到吉泽明步那样的成就。然而还是喜欢这样一部小说了,却也不是因为真实。

可能也就是因为那样几句话,“爱一个人,不爱一个人,都像一条很长的路,要走上很久才能明白。你明白吗?”“那女的走了以后,夜晚还没有结束。时间真是漫长啊,除了衰老特别迅速,其他一切都是慢悠悠的,好像永远都过不去。”这样的话,张爱玲的小说里面是不会有的,张爱玲自然是隐藏自己的大师,忽然觉得这人倒是跟***那个冷冷的感觉很像。亦舒可能还会写比这样的话要过一点的句子,但那是完全在另一种心境了。张有着片阴暗的戏谑,亦舒则相对偏明亮一端的调侃了。但也都是不在乎真实这种骗人的玩意的了。

看样子看一本书最终也就是记下些句子而已,体验很快就会消散。有件事想了很久,还隐忍着,想去再看一遍阴阳两界,似与不似之间,那大概是把叙述者自己隐藏得最好,与上述相反,只留下最深刻体验,而不留下这样那样句子的小说。那还是用的第一人称写的,不服不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