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女人,房子,一部小说《女人,房子,一部小说》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0:50:27
  • 71

《女人,房子,一部小说》,当我在看这本小说的时候,我把这书名写在QQ的签名档上,它的简洁直观引起了误解,不断有人问我,“女人,房子,一部小说,这是你今年的理想吗?”

确实,这是一个理想,不过它并不属于我,而属于小说里的主人公魏甘德,同时也属于这本“轻薄”小说的作者威廉·格纳齐诺。因为书中人物身上依附着作者本人的命运投影,一言以敝之,在这本不折不扣的自传体小说中,格纳齐诺将自己年轻时代的经历一一再现:中学毕业,前途不明,一边从事蓝领工作,一边在报社兼职,但心里渐渐产生写一本小说的念头。在这本小说的最后一行,那个年轻人低头看着早餐,“静等第一个字的闪现”,那是理想萌芽的前兆,这本书的结尾,恰好是他另一种人生的开端。

因此,《女人,房子,一部小说》就因为其浓郁的“成长小说”的意味而容易进入,众所周知的小感伤、惆怅、犹豫不决,心智的成熟与理想的演变,理论上来讲,《麦田的守望者》有多流行,这部小说就能多么打动人,何况,“女人,房子,一部小说”又分别象征了少年成长最关键的三种梦想元素: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一个容纳独立生长秘密的空间,以及一个值得一生投入的理想。

落实在魏甘德或格纳齐诺的身上时,这三个梦想显得卑微、虔诚,实现起来既容易,又艰难幽深,暗恋的姑娘自杀了,空留下满怀感概;用一小笔开支租来一个住处,第二个梦想就垂手得到;而惟独确立写小说成为人生的终极目标的过程,却需要一番生活的历炼与感悟。这些历炼与感悟,也恰好成就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滋生出来的触景生情——毕竟,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大同小异的敏感成长期。

格纳齐诺能够让吸引读者的拿手好戏是轻盈、流畅的文笔。如此洗炼、清新的小说几乎让人怀疑它不是德国的产物——德国的战争狂人总想折磨地球,而他们的思想狂人又总在折磨上帝,从歌德一直到君特·格拉斯,将深沉的哲理蕴含在小说中的传统一直没有消失过,在这这一点上,颇似另一个深沉的民族俄罗斯。即使是前两年译介到中国一时风行《香水》,虽然回归了古典主义的笔法,读来同样显得艰深,幽远。

或者,还有一个原因是格纳齐诺的“现代性”,在这本写于三三十年前的小说中,出现的日常生活场景和当下中国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我们正渐渐习惯消费的超市、小市民节假日的才艺表演,媒体记者的行规,对通俗电影与剧场文化的认知,都恰好是21世纪中国的摹本,一点也不过时,让人油然生起似曾相识的感觉,除了能够说明德国的现代文明程度曾领先中国二三十年之外,它至少还能说明另外一个问题:格纳齐诺在这本书中对现实生活细节的描绘,能够带给中国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里的德国,不是君特·格拉斯笔下的德国,也不是法斯宾德与汤姆·提克威等人电影中的德国……而是一个鲜活的,源于一个少年所看到的德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