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听杨绛谈往事《因为她的与众不同》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0:48:46
  • 323

囫囵吞枣地啃完《听杨绛谈往事》。说是囫囵吞枣一点不为过,我这人的急躁情绪在读书上也是有所表现,开篇就被吸引的,我迫不及待的就想看完它,一点都按耐不住。因为早先是看过杨先生的《我们仨》,当时也是因为寡闻,好奇钱锺书的妻子会写出个怎样的文章来又深怕没可看性才吝啬的花了十元钱买了本盗版,呃,惭愧。“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我看得出悲切、嗅得出思念,强烈的感受到“我们仨”这个不同寻常的遇合,更同情和痛惜他们的失散,但那时我还不了解这是怎样的三个人。所以二月份的《心理月刊》推荐吴学昭先生的《听杨绛谈往事》,赶紧从当当买来。

“为我写的传并没有几篇,我去世后也许会增加几篇,但征得我同意而写的传记,只此一篇。”——杨绛二00八年六月八日

其实杨先生是否要作此确认,于我而言都无所谓。我相信不是特别熟稔的友人或者特别关注杨先生的人,断然不会费此周章来叙述一个人98年的点点滴滴。厚厚的一本“流水账”我看的是专心致志,不好意思的是,这些我确实最关心杨钱两人的时光,尤其是杨先生与钱锺书先生的第一次相遇,就如我每每会问及认识的人恋情是如何开始的,我总是想一个戏剧性或者浪漫的开始,哪怕结局不那么完美,回想起来总归是叫人甜蜜的。校园总是诞生爱情的最佳场所,更别说水木清华了,相逢虽只是匆匆一见,甚至还没说过一句话,却令彼此相互难忘。“撷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 不知靧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尽管其中还有人为制造了阻碍的小插曲,却挡不住缘分的力量。前几天饭桌上有人迁怒于我:最听不得“缘分”这个说法!我笑而不语也不懊恼,解释不清的事情丢给缘分去,何必较劲。当然也佩服在那场十年浩劫中,两人的不离不弃,虽然没有经历过,但从我爷爷的过世和爸爸妈妈的描述中得知,亲情、友情和爱情已经被碾的支离破碎,竟是划清界限以求自保的例子。所以更显珍贵。

我自然是钦羡他们这样的夫妻关系的。才子佳人,习惯性请相近,互相欣赏互相尊重。远没有徐志摩与林微因、张爱玲与胡兰成甚至是梅兰芳与孟小冬那样让人唏嘘扼腕,但这番平淡低调换来的却是两人的终生相依,得不到的爱情固然在世人眼里值得津津乐道,因为多数人都是平淡无奇的,他人的跌宕起伏给了自己一丝遐想的空间,但那终究是他人的。神仙眷侣能厮守在一起不是更好么?或许这番话说的可能有些偏颇了。

虽说此书是杨先生的传记,但看完以后深知杨钱二人是不可分的。“TO C.K.Y. An almost impossible combination of 3 inompathible :wifemistress&friend. C.S.C 赠予 杨季康 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钱锺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杨先生是个多么神奇的女子,而这样的女子恰好得到了丈夫最高的评价,难得她的丈夫也非池中之物。学识渊博、聪慧灵气、谦逊大度、吃苦耐劳、温和体贴——这就是我心中的杨绛先生。

匆匆看完又匆匆写完:想起了李清照的《声声慢》,不知杨先生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思念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