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支离破碎《再见石康》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0:44:20
  • 71

某一日,窝在家里整天的看电视,换台时,发现一部张贴着80后标签的电视剧《奋斗》,里面有我很喜欢的佟大为,于是耐下性子来看。

台词很逗,貌似很熟悉。

在片子结束的时候,很用心的留意了一下编剧,竟然是石康。我兴奋的从沙发上跳起来,在客厅里瞎嚷嚷,在厨房忙活着的老妈手里拎着半根萝卜就出来了,还特严肃的问我怎么了。我笑嘻嘻的说,妈,这片子是石康写的,石康呀,我的偶像!

的确,石康,那个讲话很逗的很有思想且具有才的流氓,就是娟子的偶像。

知道石康,是在中学,而那个时间也是他极为狂妄和走红的阶段,书店的架子上有他一系列“颓废”的书。当时自己就是一个屁事儿不懂的小孩子,很跟风,却会喜欢他的书,(那时同学们手中流传的无非是一些言情武侠之类)着实让人郁闷,估计只是觉得他写字儿的方式很好玩,一小说被他整的巨支离破碎,让人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在模仿人家泰戈尔写诗呢,至于内容,完全不明白。

喜欢过他一点时间,甚至有一次翻看最后一页找到出版社的电话,想要他的联系方式,那个电话是在半夜10点多打的,趁老爸老妈睡着以后,溜进客厅,特郑重的摁下那几个早已经背熟的电话号码。

结果,当然没人接,沮丧的不得了。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心里就开始惦记着石康了,偶尔会在生活中跟人讲话的时候,挪用他文章里的对话,然后,别人的反应始终是一个版本:皱眉头,一脸疑惑的说,哎呦,这小姑娘表面挺文静的,还会耍贫呢。

没办法,近石康者也石康了,谁叫我这么喜欢他呢?

出版那些书后,石康似乎就闹腾过一阵子以后开始变得销声匿迹了,然后,很少能在书店的新书陈列上找到他的名字,他就这样莫名其妙的过气了。

后来才知道,那段时间他的确没再有什么大的动静,偶尔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不费任何精力,全都是信手拈来的文字组合,然后就是天南地北的旅行,泡吧,过尽了舒服的日子,而有一天,当他意识到,作为儿子的他不能够为父母买一套舒服的大房子时,他才觉得自己要做点什么了,于是有了后来的《奋斗》。

《奋斗》火了,也同样火了石康,以前备受冷落的他突然之间变成大众和媒体共同关注的对象,好多人听说奋斗是石康写的,就忙从电话簿里扒拉出石康的电话,开头第一句话便是:石康,奋斗是你写的啊,真TM 牛啊。

他曾经对比过前后两种不同的境遇,以前一个月才接到两三个电话,现在一天就能接到三四十个电话,而石康被问到更喜欢那种状态的时候,他回答,当然是电话少的时候咯,清闲,也更自由些。

石康如今成立了梅歌文化公司,做了CEO,然后身兼N种身份,并且还继续写着《奋斗2》。

不知怎的,竟会有种预感,以后可能不会再喜欢石康了,这种感觉很是强烈,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增长,对一些事情有了更透彻的理解,又或许是不想他以一个商人的身份出现在我的印象里,破坏了原来我对他构建的那个样子。

有一天逛书店,看到他一种以前不曾见过的一张照片,他新书的封面,背着大大的旅行包,一只脚踏在一旁的石阶上,眼睛望着别处,新书的名字《石康,我眼里的文化人生》,是他的一个随笔集。

翻开看了一会,又重新放下,我不想他变成一个剑拔弩张的刺猬样子,四处讲着讲那,说一些违心或者无伤大雅的话。

虽然,中学的时候就特迷他身上的这股劲,只是现在却怎么也喜欢不上来了。

还是习惯读他以前写的小说还有文章来作为我耍贫大全,每每想到石康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就有些悲凉的意境,不能否认,他以前写文章只是为了写文章,而如今,恐怕不是那么单纯的初衷了吧。

我讨厌商业化的东西。

石康坦言,他喜欢钱,因为以往的经验告诉他,如果没有钱,你在这个世界上也意味着会没有更多的东西。

是对这个世界的彻底失望还是趋于妥协?

每个人都很难懂。

石康更是,就像他的小说,从来没有真正读懂过他的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