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历史大脉络《通古今之变》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0:42:57
  • 15

阅读本书,对我而言,无疑是一次愉悦的阅读之旅。平素在历史教科书之外很少阅读通史类的图书,而在教科书中,世界史与中国史往往是分裂的,不详细梳理很难弄清同期世界发生了什么,对后世、对世界又有什么影响。许倬云先生的新书《历史大脉络》把古代史与现代史、东方与西方都纳入其历史书写中,凡是历史教科书中详细描述的地方,该书均简略一笔带过,重点叙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大方向,中国史与中国之外的世界史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是一句虽然以讹传讹,但影响巨大的话。历史自有其真相的存在,虽然我们今天无法完全还原历史,但历史写作绝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无限靠近历史的真实是历史写作的追求。当然,在追寻历史的真实的前提下,历史写作总归有个性在其中。正如许倬云先生在简体字版序言中所说,“一本历史性质的书,总反映一些撰写者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通史,其实他在撰写他身处的当代史。历史学家克罗齐也曾指陈:‘所有的历史,其实都是当代史。’我的这一部小书,何尝不是尝试从现代人的角度组织过去的事迹,选择与后来发展有关的部分陈述其发展的大势?”这种追求与太史公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一脉相承的。

读完本书,印象最深的有三点:

一、全球视野

从章节安排就可以看出这一特点,“古代世界与传统中国(从远古到1500年”、“近古世界与中国(1500—1840)”、“近代世界与中国(1840—1950)”、“现代世界与东亚(1950—2000)”。在世界史的框架中理解中国史,在同一时期内,中国史的大事件与世界史的大事件并呈,中国的强盛与落后,列强的崛起,历史的吊诡一一展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末附录了一篇“中外大事记”,以表格的形式直观地把从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2007年的中国大事与世界大事列出来,一一对照同期的中外大事,历史发展的大脉络就清晰可见了。

二、国族意识的产生与消泯

古代世界并没有那么清晰的边界,国族国家只不过是近代以来产生的“想象的共同体”,并非人类群体必然和终极的模式。近代主权国家虽有许多功能,但国家公权力的极度扩张,个别公民的权利被国家公权力侵犯。在许倬云先生看来,“一个人数不过百万的地缘小区组成共同体,再加上理念或职业相近的社群组成另一层次的群体(例如政党、工会),在小区共同体中以协商方式共谋群体的最大福祉,代替现在‘主权国家’层次的群体,可能避免强大公权力侵犯个人民权的弊病。”当然,这是指向未来的。

三、台湾史的书写

在传统教科书中对台湾史的描述较少,《历史大脉络》专门用了八章来详论台湾史。从“大洋航道的开通对台湾的影响”、“台湾的开拓”,到“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光复后的台湾”、“国民党迁台”,再到“重整时期的台湾”、“台湾的经济起飞”、“台湾的民主化”。通过这些介绍,了解台湾的过去,方明白台湾民众对日本的态度、台湾族群之间的矛盾与隔膜。这对于理解今天的台湾,理解今日大陆与台湾的关系也不无裨益。

另外简体中文版为该书配了插图,有些并置的图片也在无声地告诉我们一些值得知道但不便言说的信息。

2009年3月1日21:47:4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