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孤独的旅人《孤独的旅人》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0:40:22
  • 283

没有过那种很亲近依恋的感情体验,没有那样一个人,曾经有一个非常接近,但也只能算刚开始就煞了尾,还是个长长的尾。更早一些时候的,也许也有,但记忆已经模糊,或者安静的封存了。从成年开始,基本就从情感上疏远了任何人。书里自始至终隐隐的引人之处,就是那些亲密依恋的感情,主要是亲情,友情,包括爱情的部分也呈现的接近这种感觉,其实也不用分得那么清楚了,就是人与人的感情。那一片贫穷落后,荒凉苦难背后透着一种纯净

“文明”是怎样开化“未文明”的呢,一种所谓的先进文明,扩张侵入打断“落后”地方自持自足静静延续的一种生存形态,这到底算“好”还是“不好”,这其中有什么意义。很难回答。从远村到集镇,到县城省城,直至京城,还可能再到世界大都会,东京巴黎伦敦纽约。。这个过程里面,有意的适应,无意的蜕变,追寻的到底是什么呢?这个演变模型里面,有两重力量,就像小努尔刚到北京看到汽车就很新鲜,如果告诉他可以亲自坐一坐甚至开两圈他一定会兴致勃勃去尝试的,这里面是人类好奇探索的天性在起作用。当然小努尔得到的是一辆完全小车,真车毕竟还是稀缺资源。但看过有了兴趣,就可以作为奋斗目标的一部分了,这里人的“拥有需要”或者说欲望的本能开始起作用了。为什么人心总是会从淳朴开始渐渐在欲望中迷失,最终为贪念所吞噬,拥有需要变成无尽的占有欲,想得到更多成了挥之不去的执念(安纳金i want more的声音犹在耳边响起)。是不是简简单单归结为人的恶本性就是全部答案?还是因为别的什么更深刻的原因?如果有,我想那应该是安全感,是那种担心失去的焦虑作祟,想象一下,如果每个人自家后院就摆满了几百架波音空客的飞机,你还会想去“拥有”再多一架飞机吗。一定会有狡黠的回答,说还要,因为多多益善啊,可以拿去换钱再去买更想要的东西。忽然,觉得抓住关键了,一切的问题就在“更想要”上,更想要的才是对你来说更重要的,归一化的价格定义一切事物价值的习惯阻碍的我们的判断,把我们推向了不停占有不停得到,用持有价值取代了其他一切价值的疯狂之中。大都会,是比偏远小村的生活要好,然而,真的好么,你确定么?不管好不好,大部分人都是陷在既有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中,总有些已经拥有的忽略,和更想要的残缺,在与附近的看得见的上和下得比较中,勉力的平衡。大都会里,就是看这样的小说,偏远小村里,就是像这小说里写的那样听离乡远游归来的人,或者经过的旅人讲述遥远的不了解世界的迷人风情,大多的人也就仅止于此了

但总也有小部分人,会为远方未知所感召,踏上旅程,成为日后能讲述这样风情的人。这么一想,上一本书中的曲哲也算这种人了。回到现实,发现其实没有那么简单,世间的远离,不都有那样浪漫的原因。比如努尔,开篇的苦难还历历在目,瘟疫夺走了妻子孩子,自己也几乎没命,原有的家乡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他才不得不远行。他从孤独开始,在生死边缘挣扎,遇到导引他信安拉的人,遇到好心收留他的人,遇到心爱的女人,渐渐不再孤独,努尔怀着最朴素的生存愿望,一点一点活过来,活下来,活得越来越好,以至于老觉得这又是一本文不对题的书。也确实是文不对题,这主人公漫长的旅程,并不孤独

当初跟她分手,让她说说我好的不好的地方,记下来的,只有好的那部分的了,她说我很亲切。因为她的离开,我才离开,对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城市充满的怨恨的离开。绕一大圈现在来到这里,某种程度也算是追随爱的脚步,她前脚离开,我后脚过来。在这大城市偶然又开始了新的恋情,虽然有些勉强,但也算恋情吧。我想这书名,倒是更适合我。而我不对题的地方在于,我并不喜欢旅行,也没有去过很多地方,只是在脑子里比较了很多次小乡村和大都会的生活之后,渐渐也失去了对远方未知的好奇心,这样那样的风情,身入其中,也不过就是具体而微的生活而已了。也许我的更想要,就是像个孩子般跟依恋的人在一起,很亲近,很亲密。得到了这样一个人,去哪里,到什么地方,都会是新鲜的,喜欢的,意趣满满的,她好像也说过同样的话,那个九年前离开的人,也是曾经都没想都没想过会离开的人。也许是还来不及想。而当这种更想要随着岁月沉积成心魔之后,已经深深怀疑,还有可能得到么。内心独自守持得太久之后,已经失却与人再发生联系,亲密无间的功能了吧,“爱功能障碍”,其实是说的自己。此时此人就像是失落了的偏远的小村,内心已经闹过瘟疫一般死的干干净净,再也无法与“外界”发生关系。再过些时日,就是有人路过,也看不出这里曾经存在过什么发生过什么了,不过若是有人真的路过停留,希望这深埋废墟之上的旅人不是孤单的一个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