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包在纸里的火《我想做记者。》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0:38:00
  • 61

《包在纸里的火》是我在二月看过的最好的一部书,里面讲述了一个报社里发生的故事,它由许许多多的偶然性事件拼接而成,让我深深地了解了关于记者行业的一些内幕。

刚开始看这本书是为了打发可能会多出来的周末时间,后来在回家的路上就一发不可收拾,跟着故事的讲述者慢慢的对那个叫萧原的记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书作者云飞扬,原名金凌云,仔细搜罗了一下他的资料,貌似原本是京华时报的记者,后来由于自己的脾气过于直接导致离职。

原来当记者果真这么刺激!第一次对记者有印象还是读郑渊洁的《生化保姆》时,祝置城和王元美抗庭分礼,并且都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那帮记者们从中赚了不少交通费(现在流行叫车马费),有的甚至用这些钱买了一辆车。

这本书从头到尾似乎都是谜团,不一口气看完绝对心存不甘。当然,这些谜团被演绎的都有了些耸人听闻的味道,但是也全部基于一些存在过的事实。比如醉酒后的女孩被撞死在马路上;比如老太太从报社的十八楼跳下;比如失去右臂的流浪汉之死;再比如用车轮碾过胸腔的不法包工头……这些故事有的被我猜到结局,有的则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峰回路转,还有的始终贯穿在全书中,成为一条若隐若现的线索。

联想起去年还是前年的“纸包子事件”,北京电视台首度披露的,一个纸馅儿包子地下加工厂被公诸于众,不料几天后突然来了个形式大逆转,说这是一个实习记者的“恶搞”,完全没有此事!事实上,这事儿是真的,至于为什么被隐瞒掉并找了一个替罪羊来承担后果,似乎很清晰了。那时的北京马上就要召开奥运会,全国上下一片紧张,任何不光彩的事情都会给首度形象乃至国家形象带来严重破坏,所以既然这事儿可以控制住,那就不要说,就把这团火包在纸里吧!而那些包不住的火,就交给公众来一块儿解决,比如一些国外的捣乱分子,我们可以恶狠狠的替高层来骂他们,且不犯法。——那张纸是很厚很厚的,于是就算真的有哪个大楼不幸起了火,依然可以包起来,并且重新修复。想深入调查?没门儿,也不看看全国最牛逼的喉舌是哪个!

今天凌晨,正好看到第六章【骨灰】,引言是“走近解剖台的时候,眼前的那具尸体令她颤栗。当她看清楚那张已经发青的面孔时,瞬间袭来的震惊和悲痛几乎将她击溃——那是她的父亲。”简短的讲一下这个故事,一个贫困单亲家庭的外地女孩在读医科大学,她的父亲在某一天来给她送学费,在火车站遭到了抢劫与伤害,却不舍得为自己交手术费,最后离开医院被冻死了。尸体据说已被火化,那女孩只好哭着认领了一盒骨灰,她甚至都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后来上解剖课时……

我着实被吓的不轻,这也是全书中最惊悚的一个故事,也很令人难过。原本以为我会做噩梦(我甚至临睡前去照看大头的时候都胆战心惊),还好一夜平安无事。

把好杂志卖给读者,再把读者卖给广告商,这是圈内人所共知的“二次营销”。而大部分杂志报纸都要靠广告费生存,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那些汽车杂志上的汽车品牌报道,是否也会受其厂商广告投放的影响呢?同理,时尚杂志的化妆品与奢侈品广告,音乐杂志上的新专辑广告——怪不得“采编分离”成了好多总编恪守的一条准则。

这本书的最后部分,让我生出一些感动来,尤其是谜底揭开的那一瞬间,美好和温暖,“我突然长大了很多”。

我想当记者,向云飞扬致意。

天亮天黑

http://freewu915.blogbus.com/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