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片面之瓷《白馆长》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0:38:00
  • 82

在看完和之后 我才回过头来看这本出版在两本之间的.

和的立意相去甚远. 写的是收藏路上的趣闻糗事 插科打浑是重点 故每每写到相关的专业知识 往往匆匆带过而已. 而白明在里 晾的却是他作为瓷片博物馆馆长的真本事.

白明通过 不仅在用瓷片讲述陶瓷背后的历史和知识 还用瓷片讲述他的很多的看法和理念. 正因为与众不同的切入点(瓷片而非整器)和别具特色的写作手法(在写实的同时融入个人的见解) 才能够在千人一面的陶瓷相关读物中脱颖而出.

写龙泉青瓷写到的最后 白明这样说: "同样都是龙泉青瓷,法国人赋予了它一个何等浪漫的名字——“雪拉同”,细细品来多少有那么点“轻浮”。而中国人又在它神秘的清翠背后,虚幻出了一个悲剧故事,触摸起来又有着些许的沉重。难道在同样美丽绝伦的物质面前,东西方文化竟有着如此强烈的反差?我不认为中国人在陶瓷的审美上缺少浪漫,只是创烧它的艰辛只有那个时代的窑工们最有“发言权”,所以冠以它什么样的故事和虚幻都不算过分,其内涵决不是几艘商船的贩运者,或者那些法国上流社会的“风流娘们”所能感悟得到的!"

写元青花写到的最后 白明这样说: "多少年来人们在谈论、鉴别甚至炒做元青花的时候,记住了首次从民间往外倒腾“青花云龙象耳瓶”的那个吴赍熙,记住了最早认可元“至正”年号的英国人霍布逊,当然更记住了那个创立“至正型器”学说的美国人波普。但不知道我们能否怀着一份敬仰之心,同样记住那位当年于战乱之中,自费烧制瓷瓶并送往“星源祖殿”去乞求平安的张文进公?如果不是他老人家将自己的“名讳”和时间大胆地烧刻在了那对被公认为旷世之宝的“青花云龙象耳瓶”上,也许我们今天对“元青花”这么个名词还是停留在“一头雾水”之中。所以有人曾满怀感激之情地提出来:就元青花而言,张文进堪称“一代瓷人”。我完全认同这个尊重历史、颇有些“饮水思源”的说法……"

读罢这两段章节小结 我不但对相应的瓷器品种加深了印象 而且还真想为白明的气度喝个彩.

写到最后 的后记却一改前文的风趣幽默 一段天青祭子尤的故事 明里是为了引出"以往知来,以见知隐"的收藏理念 暗里白馆长又结结实实地煽了一把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