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斯·茨威格中短篇小说选《茨威格的象棋》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0:37:14
  • 31

第一次读茨威格的作品,是在一个闷热的夏天,图书馆一楼像烤箱似的冒着热气,又潮湿异常,木制的书架泛起了白色的薄雾,一滴滴流下汗来。

在这里令人难忘的燥热中,在一排排新鲜或是古旧的书中,斯台芬•茨威格的作品映入眼帘。它来得如此突然,以至于至今我依然记得它叫《象棋的故事》,张玉书先生的译笔,图书馆重塑的牛皮纸封面,薄而发脆的黄纸张。书名是七八个短篇中的一个,整本书压轴的故事。我看着书名,就像仿佛曾经看见千百回一样,日久弥新。

读过这篇小说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对弈的双方,小心谨慎的B博士和不可一世的棋王琴多维奇。纵使不幸忘记了他们的名姓,也不会忘记对弈之间,B博士的凄惨回忆和内心的挣扎。二战时,他被盖世太保关押在旅馆的一间单人房里,隔离审讯,为了打发时间,冒险找来一本书阅读,不料居然是一本棋谱。无奈之下,只能独自一人照着棋谱在头脑中对弈。虚无的存在感和死亡的恐惧,像潮水一般不断涌来,拍打着他的神经,久而久之,终于精神错乱。而这种文静的精神隐患,在往后的人生中不时发作,以至于在和琴多维奇的对弈时,像梦游一般恍惚,执着地和头脑中的自己对弈,完全忘记了眼前的棋盘。

小说从船上的棋手相遇开始写起,中间横贯一场令人毛骨悚然的回忆,又以眼前棋盘的现实冲突结尾。作为二十世纪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擅长人物内心刻画的茨威格,在本篇中才华施展得淋漓尽致。

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部小说,写于1941年,因为二战,其时他正辗转英国、美国,逃亡巴西的彼得罗波利斯,远离祖国。一年后,令人意外地在巴西服毒自尽。可以想见,在书写此文的时候,他对于纳粹,是怎样的一种愤怒。他亲眼见证了这个生灵涂炭的时代和在这个时代中万千民众的恐慌,虽然远离欧洲,远离战火,仍然毅然拿起笔来,用嘴擅长的短篇小说,最熟悉的心理描写方式,刻画了纳粹留给世人的心理阴影——不是肉体的,而是心灵的,正如他一生唯一的长篇小说名字那样,是一次《心灵的焦灼》。

他在南美虽然与世隔绝,不过生活还算安逸,和妻子双双自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六十一年的人生就像一场难解的棋局,从小经历维也纳的繁华,身处上流社会,却不断体察社会底层疾苦,青年以诗文成名,中年小说渐隆,成为畅销而又富有盛名的大师,亲身经历一战、二战的洗礼,二战时远走他乡,最后客死。他的死讯,并没有使得他的艺术光芒随之消散,相反,他的书被广为翻译,刊行世界。

今天,我翻阅的中文新版《象棋的故事》,早已经不是当年泛黄的那一册,但他的文字却依然提醒我战争的丑恶,从《日内瓦湖畔的一个插曲》、《无形的压力》到临死前最后一部《象棋的故事》。这位远在欧洲的艺术大师用他虚构的小说完成了心中真实的反战宣言。

没有人知道他的死因,在服毒的那一刻,究竟想些什么,一切都只是推断和猜测。然而他终于用文字和我遥远地相见,说完了他想说的话。我良久地看着他的文字,页页波涛澎湃的《象棋的故事》,心中就好像他所向往的世界那样平静与祥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