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赎罪《十分钟,年华老去》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0:35:50
  • 59

“由于愧疚,她不时地自我折磨,将一个个细节串成一个无休止的圈环,一串需要一生去拨弄的念珠。”

说到“年华老去”这个词,情不自禁地就想在前面加个“十分钟”。我猜之所以说“十分钟”,不过是想强调瞬间被年华抛弃的那种恐慌感。其实我并没有那么容易恐慌,不过是在读完Atonement之后想到了“年华老去”。

当心理和年龄脱节的时候,当现实和愿望错位的时候,当欺骗和隐瞒交织的时候,年华就很容易老去,自己的年华,别人的年华,统统打成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死结,一个皱巴巴的疙瘩,它慢慢在伤口上扯来扯去,即将痊愈的时候又鲜血淋漓。年华禁不起这样的揉搓,老去就成了一刹那的事。

说到英国文学,我的第一条件反射不是莎士比亚,倒是简奥斯汀。情节慢吞吞发展,作者最不吝惜的文字便是大量的细节描述和人物情绪的铺陈,故事中的很多分岔皆与情节发展无关,各种回忆横陈遍野,好像英国人都活在过去里,古典的好似每个人的未来都远远少于过去,因此当“未来”猝不及防降临的时候,反倒容易无言以对。

到处是长句子,四五行,逻辑叠逻辑,连个标点都没有,一天当中发生的故事至少要写上200页以上。我看这样的小说向来是慢的,就像看欧洲的文艺电影向来是想睡的,但是看完之后觉得整个人都变得更文艺了一些,生活的浮躁感被书中人物的悠长情绪熨得很服帖,然后就想用很多修辞写东西,“这个好似……”、“那个就像……”,“此时仿佛……”。

四个部分:少女布里奥妮-罗比-护士布里奥妮-作家布里奥妮。

最喜欢的是第三个部分,布里奥妮的救赎。战争的伤和内心的殇并排陈列在一起,不知哪一个会更加的触目惊心。每个人都变了,就像雪后留在平原上的小动物踪迹,越想看清楚,越不知该从何追踪;或者是透过阳光看旧居,越想让漂浮的颗粒尘埃落定,越不知该从何下手。时间像是不可抗拒的的潮水,冲上来退下去,每个人的年华都成了岸边的一座座沙堡,宏伟、精致,同时脆弱,外界添加一点点的助力就会全盘崩溃,迅猛到来不及反应,来不及补救,剩下流沙点点,徒劳想要握紧在手心,它却溜走的更快。

我听过一首歌:

I listen to the wind of my soul.

Where I end upwellI think only God really knows.

I swan across the devil’s lake

But nevernevernevernever.

I never made the same mistake.

Nonevernevernever.

是的,只有傻瓜才会在同一个错误上重复摔跤,但有些错误却不会留给人们任何改过的机会。布里奥妮穷尽一生的时间去编写一个美好的结局:罗比和塞西莉亚在硝烟的缝隙间重逢,依然活着,依然相爱;罗拉穷尽一生的时间为真相盖一座华丽的陵墓,她把自己掩藏在朱唇厚粉、貂皮大衣和香烟的后面,时刻都要做出洞察一切的警惕姿态,砖瓦一块块垒上,真相的面貌和自己的面貌终于都暧昧不清。

如果遗忘和绝望是一场博弈,在年华老去的时候,谁又会是胜者?

那么好吧,在小说里,就让有情人终成眷属,每一种美好都天荒地老,这不是不可能的,这也是唯一可能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