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你的萨宾娜,我的卡夫卡》的那天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假日,我穿了和美好天气相搭配的衣服,化了淡妆,唇彩还是带莹光的,高高兴兴在家门口跳上一辆公交车,居然还有座位。坐定后我掏出手机开始约人,打了一圈电话,却无人有时间有心情陪我去买书买碟,当即觉得单身固然无限好,有时候却也真无奈。
一个人去了图书大厦,毫无目的地在“文学馆”里游荡,一个小时后,抱着沉重的一摞“形而上”书籍去结账。《你的萨宾娜,我的卡夫卡》就是其中最重、书名最“形而上”的。铜版纸,全彩,图加文,文倒未见得有多高明多深邃,图却很有些艺术气质,不似风光明信片,伟岸但无趣。
悦己。我不顾让我微微皱眉了几秒钟的单价,掏钱买之。
布拉格、昆德拉、卡夫卡,这三个词中的任意一个都是一切小资以及伪小资们热衷去讨论或者炫耀的充足资本。鄙人不才,没去过布拉格,昆德拉和卡夫卡虽然读过一些,却全无系统而深刻的心得,独到见解更是无从谈起,但我却不愿一味的附庸风雅,正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嘛。
我只在历史课本中读到过轻描淡写的关于这座城市的点滴碎片:慕尼黑协议、杜布切克、“布拉格之春”,直到买了这本《你的萨宾娜,我的卡夫卡》,我才对布拉格有了个略带直观的认知:布拉格的流行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它是一本精装的画册,绚烂、神秘、庄重,处处皆文章,且都是些令人折服的美文。
很欣赏整本书的摄影部分,图片大都真诚于布拉格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我总觉得是否能够真正深入一座城市的肌理,往往才是旅游最大的意义所在。如果皮囊是人声鼎沸的,又怎会体味到它沉寂的灵魂?冰的骨、温的血,每座建筑都是构成城市的细胞,一个一个静待着有心人去发现它的摄魄之美。
摘一些觉得不错的文字:
一种解读:
“曾经因为历史的、地理的种种原因,历经漂泊动荡,这里是波西米亚的故乡。时至今日,从前的文明已然没落,波西米亚的美学反而成了都会族群热衷演绎的时髦,甚至成了某种思想指标。波西米亚一时像是美丽流浪的代名词,布拉格也因此蒙上了浪漫神秘的色彩。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波西米亚并非生就为时尚产业服务的,那种美丽浪漫,也多是后人杜撰的,——布拉格所有的更多的也许是无奈。无奈地面对时间和空间的流逝,面对一次次的绚烂归于平淡,面对希望落空失望又来……造化弄人,这样的无奈竟然都存积下来,经过了漫长的沉淀,变成墙面,变成巷弄,变成光线和影子的绝美组合,成就了一种气质。”
想象之城:
“布拉格是一座筑于想象之上,又超乎想象之外的城市。所见如画卷一般展开,几乎让人相信生活真的就该如诗如画。
一转身走进老城深处,沿着石头铺就的小路向一条迂回、漫长、不知所终的巷子,看风景的人渐渐隐匿踪迹,路旁古老的煤气灯若有似无地闪着微光;黑猫端坐在窗棱上;窗户里似乎隐约有中世纪的炼金术士窃窃念着咒语;站在颜色斑驳的墙壁前,仿佛看见莫扎特和脚本作者达庞蒂从各自的旅馆房间里探出头,隔着街用粗话大声讨论着剧本情节。
这也是布拉格,布拉格欢迎想象力。
那些地上、墙上、门上的影子,在任何一个角度构成一个完美的画面,那都是些时间和空间的碎片,在变化的光线里,或浓郁或平淡,像一出即时戏剧,相隔百年,乃至千年的一幕幕人间悲喜昭然若揭。”
异化的华丽美学:
“满城的华丽,好像一本现成的美学教材,但是把时间变成了乱码……也许,只是意识到那样的风华绝代,那样的极端都属于逝去的时代——千万不要因为那个时代主权显赫、大师云集、创造力惊人,就妄说心向往之。有辉煌就必有苦难,有巅峰就必有低潮,就好像人生不是由你所想,只经历美好的片段,我们永远不能选择。
布拉格,也不能。
‘阳光的痰盂’,又想到卡夫卡的形容,这个布拉格人深知某种命运的张力。”
布拉格?歪头想想,嗯,很想去。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0:35:47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36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