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林达《近距离看美国》系列的第一本《历史深处的忧虑》,正如作者所说,美国并不是一个善于遮羞的国家,它投下一片阳光的同时,也并不掩饰它的阴影。读完此书,印象最深的是美国人追求自由的精神。林达形容,美国人是“不自由,毋宁死”。同时,美国人也为他们的自由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例如,美国的宪法允许美国人民拥有枪支,当初的立法者或许是对英国殖民时代的后怕,他们认为,***是有组织的和强大的,而人民是松散的。***可以调动数千亿来自税收的财富,但人民手中的钱却做不了什么。因此,便要确保当***失控时,人民有能力捍卫自己的权利,而不会因为手无寸铁而不知所措。而同时,美国枪击案发生之多,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便是美国人为自由付出的代价。林达在信中说“你经常问的问题是:什么是美国的自由。我最想告诉你的是:什么是美国自由的代价。”“看到美国的自由之后,我们常常说,自由实在不是什么罗曼蒂克的东西,这只不过是一个选择,是一个民族在明白了自由的全部含义,清醒地知道要付出多少代价,测试过自己的承受能力之后,做出的一个选择。”
美国宪法的第一条规定人民享有言论自由。我国的宪法同样规定人民享有言论自由。只是在读完林达的这本书之后,我发现,我们对言论自由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们理解言论自由是基于“真理越辩越明”。而美国的言论自由是“内容中性”。它的意思就是不管你说什么,写什么,只要不真干,都无人干涉。任何一种自由,都会有被滥用的可能。因此,基于美国复杂的移民背景,你在这里不仅永远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而且,可以听到超出你想象的千奇百怪的无数的不同的声音,包括滥用言论自由者发出的不和谐的声音。“内容中性”是美国言论自由最关键的一个原则,也是作者认为美国的言论自由能够坚持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如果觉得言论自由只是让真理“越辩越明”,在这种概念的指导下,一旦走到了自己感觉真理到手的这一步,言论自由就很容易被抛弃。为什么马丁路德金能在美国华盛顿领导黑人的百万大游行?因为他享有言论自由,即使这件事情可能会引起社会的混乱,美国***也不能干涉人民表达意愿的自由。但是每一个人都难免担心,这样无限制的言论自由会造成社会的动荡,但是,我们看到的是,美国用和平的手段完成了所要求的社会变化。而不是像法国,腥风血雨的大革命,激进派把那些不够激进,因此也就是不够革命的人一批一批地推上断头台。也不像我们,1966-1976,那是一段每一个中国人回想起来都会深感沉痛的历史。
书中还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辛普森案件。陪审团最后认为辛普森罪名不成立,大多数的美国民众认为,辛普森杀了人,但同时他们也表示同意陪审团的决定,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就不能剥夺一个人的人身权利。现在,即使辛普森真的杀了人,他也永远的逍遥法外了。因为,美国的宪法规定,“任何人民不得为同一罪行而两次被至于危及生命或肢体之处境”。辛普森杀人了吗?在他家里发现了血染的手套和衣服,他不能提出不在场证据,也曾经恐吓及骚扰他的前妻,但手套却不适合辛普森,而且作案时间太仓促。辛普森是否真的杀了人,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永远的谜题了。虽然大多数的人都认为辛普森杀了人,但是也不能定辛普森的罪,因为证据不足,这就是程序正义。司法审判应当遵循程序正义而非一种朴素的正义观。倘若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一个人有罪,便不能剥夺他的权利,即使你真的认为他有罪。因为没有充分的证据就意味着有误判的可能。而误判意味着你冤枉了一个好人的同时,也让一个罪犯逍遥法外。而倘若他真的有罪,被无罪释放,只是让一个罪犯逍遥法外。两种正义的后果,孰轻孰重?例如中国之前的佘祥林杀妻案,佘祥林在狱中11年之后,等到他的妻子突然回来了,才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虽然后来获得了国家的巨额赔偿,但是,人生中的大好年华都已经过去,整个人也因为11年的监狱生活而改变,这样的后果,谁来承担?你很难保证你不会是下一个受害者。
林达将美国的法庭比喻成一个足球场,而检方和控方就是在在场上进行比赛的两支势均力敌的足球队。因为美国的法律规定不论嫌疑犯被控的罪行有多么严重,不论检方手中掌握的证据看上去是多么的有力,在他被宣判有罪之前,都必须假设他是无罪的。既然是无罪的,律师也就可以理直气壮地为他辩护。美国人并不认为,确定为嫌疑犯就已经是半个罪犯了,相反,嫌疑犯意味着处于一种十分不利的地位,面对着强大的检察官与警察,他们的权利更需要得到保护。在审判中,由检方负责提出证据,而控方只要提出合理的怀疑即可,不需要证明。在美国的审判中,强调检方与控方的地位平等。以保证人民的权利不受***的侵犯。
美国人至今还在努力践行着他们两百多年前定下的原则。依然坚持着他们的言论自由和程序公正。正如作者所说,“每一个年代都有它的限制,也都会带来它新的问题。也许,重要的不是今天的认识,而是不断思考和认识的过程。”每一个制度都有它的优点和局限性,美国的制度也不例外,美国人在追求自由的同时也为追求自由而付出代价。而在这一行为中,我看到了美国对个人的尊重,以及每一个个人对维持美国社会所做出的努力。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0:33:20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36501.html
下一篇
风之影《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