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我第一本认真读完的小说,就是韩寒的第一本书《三重门》,当时我深深着迷于他的字里行间,欣赏他的年少轻狂,个性长扬,敢于对国内教育制度提出不满和一些自己的想法。尽管这些不满和想法存在有不少偏颇的地方,但透过他文字里幽默的冷嘲热讽,还是可以对照出自己置身的城市大同小异的诸多问题。即是说,我不只是喜欢韩寒的文笔,还对他貌似不着边际却带有鲜明立场的看人看事件的方式很有共鸣。这种共鸣不完全因为我们年龄接近,都是“80后”,而是我们如此相信生活在一个光怪陆离的国度,有时候需要靠小说文字来去揶揄、顚覆一下。
韩寒的文字武器离不开“幽默”。如果说钱钟书的幽默源自于在学术探究之路上的旁征博引,韩寒的幽默则始于对任何看不过眼的东西进行“过把瘾就完”的讥讽。青少年人读韩寒的杂文或小说,可以解闷消气,可以会心微笑,可以找到大众阴暗面的“泻洪口”,但仔细分析他的文字世界,又总会觉得有点“自我发泄”的虚妄,有点“自我狂想”的虚无,因此对他的作品容易产生“思考距离”──不是思想距离。
即便如此,我依然十分喜欢韩寒的新作《他的国》,它一贯延续很“韩寒”的幽默风格,有令人大开眼界,拍案“笑绝”之处。
这本书的书名灵感来自于一篇文章《他的国,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见序言)。小说里的“他的国”指一个叫亭林镇的地方,这个小镇看起来相当面熟,但在中国哪里又无从考究,也不是韩寒重点要写的。韩寒不过是想跟读者展示“他的国”里一系列荒诞有趣,疑真疑假的其人其事,他选择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把个中真实的东西夸张成荒谬,把个中荒谬的东西曲解成真实。
我认为,《他的国》最了不起之处在于其讽刺的领域甚广,由两性态度和而不同到老百姓跟风成性,好以“大局观”为重,由***到官官相卫,由城市规划,发展“假文艺真经济”到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作者均以调侃又不失幽默的笔牵引读者阅读的情绪,又不时玩“反讽”彰显世情的荒诞和可悲,创意层出不穷之余妙句处处:
“和***一打交道,果然说话都莫名奇妙喜欢用排比句了。”(见第54页)
“温饱思淫欲,淫完搞文艺,如果这个地方的老百姓都喜欢文艺,那这个地方一定富裕的,衣食无忧的。”(见第64页)
“这是一个讲道理的时代,你是讲道理的,但是,我负责看你有没有道理,而我们是不讲道理。你去到哪里,都是这样的道理。”(见第100页)
“而不是现在,年轻人都去了大城市,难以生存,老年人依靠外地人,维持生存,外地人靠着工厂,难难生存,工厂靠着污染本地,得以生存。” (见第156页)
“一群想要索取个人利益的人聚集在一起,就变成了高于一切的集体利益。群众们拥有着很高的模仿能力。集体利益这话一出,就像当年找到了苏维埃一样,每个人都彷佛挂靠到了师出有名的思想根基,大家一下子正义化身。”(见第177页)
总括来说,《他的国》绝对没有让喜欢韩寒文字的读者朋友失望,它的故事更完整,它的幽默更丰富(相较韩寒过往的小说),结局更是神来之笔──即使一个人在大雾里开着摩托车飞驰找死,但总有光茫将他引导到清澈的地方。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0:32:54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36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