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衰朽与复兴我私爱的一本小书:《衰朽与复兴》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0:29:41
  • 76

九八年十一月初版,首印三千册,八元六角,中国电影出版社。

扉页上一片空白,没有惯常写着的购于某事某地,目录里留着一些细读索引的笔迹,书页间夹着一张杭州市商业银行柜员机提款单,2001年11月14日。

仅170页的书里很多精彩的句子,如“教育过程发生在作者与读者只见,而不是学生与教授之间。人通过阅读,而不是通过听课,受到教育”;

又如“学生应该多读少写。学写文章的最好办法是阅读好文章。就内容和风格而言,学生应该读经典著作”;

“社交场合友善与和谐的气氛有赖于这种相互间的模仿。一个不介入这种模仿的人往往打破社交场合的和谐气氛。习惯性的面部表情最终会变为永久性的面部表情。因此,习惯于模仿各自面部表情的夫妻最终就变得相像起来。”

我最喜欢书中论“读者和作者”的那一段:

“读书通常意味着友谊。读者通过读书了解作者,假如读者喜欢这个作者的话,他会觉得与作者有缘,这时友谊就产生了。(“异性相吸”的说法可能适用于爱情,却不适用于友谊。友谊基于缘分,基于人的性格的相近。)有时读书导致实际的友谊,即同代人之间的友谊。比如,爱默生和卡莱尔就是在爱默生读了卡莱尔的书以后结为好友的。然而,更经常的是读书导致相距遥远的人们之间的友谊——这个距离可能是空间的,也可能是时间的。作家有时不以朋友的形象、而以父亲的形象出现。歌德把莎士比亚看作父亲,尼采把叔本华看作父亲。当一个读者把一位作家理想化时,他往往想模仿这位作家,想像这位作家那样生活。比如,年轻的雨果就说,他要么做“夏多布里昂”,要么宁愿一事无成。年轻的读者嫉羡他仰慕的作家所获得的成就,他也想获得同样的成就。当他想到在他和他所仰慕的作家之间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时,他会觉得丧气。这很像一个珠穆朗玛峰的攀登者,他觉得自己必须尽最大的努力达到目的,哪怕体力不支,也在所不惜。

……

一个作家可以为读者提供的最珍贵的服务之一就是使读者注意到别的好作家。”

过了很久以后,我才发现为这本书作序的人竟然是李慎之,他认同作者的写作的态度,写作是常年阅读的结果,李慎之在序里写道:“我也从未强迫自己写过什么东西。我只是把脑子里存不住的东西搬到了纸上。”

在豆瓣里查了查,读过这本书的朋友,只有一个。

2008.2.25

《衰朽与复兴》,[美]寒哲,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