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磊
http://www.chinavalue.net/charlielzheng/Home.aspx
三位美国经济学家以马歇尔•杰文斯的笔名合写了一部凶杀小说,而且这部作品将情节安排的如此引人入胜,一点不逊色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谋杀案。马歇尔被誉为现代西方经济学之父,而杰文斯以边际效用理论之父著称。这本书被美国大学作为指定课外读物,也确实与这本书所揭示的现代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边际效用的使用有关。
书名被译为“致命的均衡”,其实FATAL的本意应是“至关重要”,在文字上如此处理,与本书中的三个教授和一个院长之死有关,所以将其解读为“致人死命”了。故事以一位因未通过大学职称评定委员会的留任审查而绝望的年轻经济学教师丹尼斯·戈森被人谋杀作为楔子,然后从头开始叙述了在委员会开始评定到真正的杀人凶手投海自尽的整个过程。直到最后两章,凶杀案的真相才得以曝光,而在之前的阅读,读者一般会将疑凶定在死者前女友且担任评定委员的女教授和一位邮票收藏家身上,但是作者却在最后章节分析出真正的凶手就是院长,这位道貌岸然的学者最后以跳海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国内出版的以大学教授为主角的文学作品并不多,国外引进的这类题材,比较著名的有《小世界》,而这本小说填补了空缺,其可读性还在于通过情节展开,向读者介绍了西方大学的职称和终身评定制度是如何操作的,以及向哈佛大学这样全球知名高校的大学教授的生活方式和品位,对于有兴趣了解西方高等教育的读者有参考价值。书中作者通过一些情节描写,穿插了对经济学概念,如需求、价格、效用等的介绍,略显拖沓,但有些结合观察到的经济现象进行的讨论,比如百货公司底层促销使用荷兰拍卖式的销售定价策略,还是非常有趣的。这些内容通常在经济学教材中只是略略几笔带过,不易理解,而本书的处理方法使得这些知识通俗易懂了。
如何看待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导致那位年轻的经济学教授绝望的事情,正是有三位职称评定委员对他的研究成果作出了负面的评价。实际上,来自其他院系的六位评委,基本上都无法按照经济学研究的标准作出客观的评价,因为,他们无法理解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本书塑造了一个形象上酷似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佛里德曼的经济学教授斯皮尔曼,正是这位喜欢喋喋不休地对听众进行经济分析的学者,向委员会解释了经济学研究是什么,并且最终通过他的经济学分析方法揪出了真正的杀手。从头到尾我们都能从这位教授的评论中,去学习一些重要的经济学概念和知识,然而你可能不会觉得他令人讨厌。
评定委员们对于候选人戈森在研究中使用的模型和假设提出了各种疑义,比如数学教授从污染的道德性方面认为戈森得出对于造成污染的企业可以征收污染使用权费是缺乏道德评判的,化学教授根据自己购买日用品的经验认为戈森对于品牌数量的判断有误,文学教授完全不懂得现代经济学该研究什么,而心理学教授认为戈森所做的只是循环论证,社会学教授认为经济学中对于人性的假设过于简单和片面。这些质疑虽经斯皮尔曼教授的精彩评点都一一驳倒,但最终还是有些委员无法改变自己的观念,形成了3票否决3票赞成的平局。
作者并没有直接批评的职称和终身评定制度的不足,但读完全书,读者一定会体会到这一制度的缺陷。而这也与人们不大理解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论有关。对于中国读者尤其如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最先引入中国的,改革开放后,才开始系统地引进现代西方经济学。由于前者的影响,人们曾经很赞同马克思给西方经济学贴上的“庸俗”的标签,形成了先入为主的偏见。客观地讲,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只是奠基于古典经济学之上,并从阶级分析的视角引申出的一个分支学派,而古典经济学还产生了其他许许多多的不同流派。如果以马克思为参考系,那么可以简单地分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两大学派。国内特别是四十岁以上的学者中,还有一大批人接受的是马克思的理论,对于他们而言,决定价值的是劳动,而价格是价值的表达,围绕价值而波动。他们不认同西方经济学提出的“效用”概念,认为用消费者剩余这样的主观体验进而建立的效用价值观念从表现形式上是“过于抽象”而从研究角度又很“肤浅”。然而,任何理论都需要发展,马克思在工业革命时代研究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随着技术和生产力的飞跃进步已经不再单纯地依附于简单劳动,而是更为虚拟化和信息化了,当初马克思学派与西方经济学派的区分还不是非常明显,而当代经济却越来越无法用马克思那一套简单公式和假设推导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现代经济学的主流特征是解释,是实证,而不是规范。这个演进方向是更趋向于自然科学的数理模型和量化分析,而不是侧重于道德评判和政策设计的规范研究。尽管马克思也主张一门理论只有上升到了可以进行量化研究的时候,她才配称得上是科学,但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自身还一直没有提升到这一阶段。马克思本人采用的研究视角正是基于阶级分析的道德判断,当然,现代经济学是否就已经成为了科学也存在着争议。但是,她是在这个方向上前进着。
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类似,先将复杂的现实经济问题模型化,抽出一些基本的特征,甚至进行一些理想化的处理,然后进行逻辑分析和推导,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这就像物理学中使用的真空概念,在现实生活中当然很少存在,但是人们却可以借助这一极端情况下的假设条件,顺利地推导出重力加速度的公式,并对生活中的落体现象做出令人信服的合理解释。稍具物理常识的人都知道,即使加上了空气阻力,仍然没有改变有重量的物体会从天上加速降落这一在真空条件下得出的结论。现代经济学的研究也是这样,在理论推导过程中使用的假设条件可能过于简单到不符合人们的常识判断,也没有使用包罗各种可能性的面面俱到的模型,但是却能得出能够解释甚至预测正常情况下人们的经济行为。同时,经济学理论是可以证伪的,经济规律也像自然定律一样,可以用数据和事实进行检验,并不断加以修正。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现代经济学过于数学化和抽象化的批评都显得十分虚弱无力,毕竟,这个学科正在像科学分析的方向前进,而不只是道德判断和说教了。
现代经济学可以这样用
斯皮尔曼教授是如何在这件错综复杂的案件中恍然大悟地发现了真凶呢?原来经济学还不只是能帮我们理解发生在身边的经济现象,还能帮助破案。其实这只是作者的噱头,实际上,斯皮尔曼也只是应用到了他所掌握的经济学理论,马上看出了凶手的破绽。而这一破绽也确实曾被年轻的经济学教师丹尼斯·戈森发现,并最终导致了被杀害的悲惨结局。作为人类学家的克莱格院长在自己视为学术生涯颠峰之作的作品里,编造了完全不符合经济学“效用最大化”规律的所谓实地调研数据,戈森作为研究价格的学者,在与院长就数据问题讨论时发现了这一点,并想与其交易,保证如果自己能够被留任,就不检举揭发这一学术造假丑闻。而当院长得知丹尼斯·戈森曾经试图与其他评委联络,可能会对他造成名誉伤害时,投下了最关键的一张否决票,导演了丹尼斯·戈森自杀和另外两位他接触过的两位教授被杀的惨案,并巧妙地嫁祸于戈森的未婚妻梅丽莎。当院长意识到斯皮尔曼教授也发现到了同一个破绽后,他选择了结自己的生命,以结束无法承受的心理负罪。真相大白之后,其实经济学也只是找到了凶手作案动机的根源,并不是说经济学可以代替专业的刑侦手段。
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是了解现代经济学如何使用于日常生活。现代经济学向模型化发展的结果,使得其趣味性和通俗性大打折扣,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国家,经济现象确实比发达国家更为复杂和具有过渡性特征,同时又缺少基础的研究数据,应用现代经济学方法存在相当大的困难。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并避免误区。
现代经济学不能够帮助我们自动形成经济管理的对策。这不仅仅是对中国如此,即使在市场经济已经非常成熟的欧美,也不可能完全借助模型来制订经济政策。这就像你无法直接使用牛顿力学来计算火箭运行轨道一样。尽管我们可以用简单抽象的公式和模型了解到火箭在巡航时遵循的一般规律,但精确计算还需要更为复杂的工具和方法。国内有些信奉西方经济学的信徒,过度夸大了现代经济学这方面的能力,试图简单套用模型和理论,这是滑稽和不现实的做法。但是,现代经济学对于我们理解和解释发生的经济现象,并对即将发生的经济问题做出方向正确的预测,运用得当,能够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坦率地说,国内经济数据的缺乏使得现代经济学的运用基本上停留在经济学原理的水平,因为更为高级的模型不具备应用的条件,而这些简单的概念和原理就已经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经济判断了。
不要使用现代经济学进行道德判断和评议。现代经济学的概念基础是效用,是主观体验,不是劳动和价值,不讨论剥削和附加价值的来源和分配。其实她要研究的就是单纯意义上的市场和交易行为,那些希望借助这一工具进行道德批评的企图是不合时宜的。经济学是一门解释的科学,不是进行道德评判和政策建议的规范性研究。国内一些经济学者将其作为向***献计献策的技能,与现代经济学的主旨相去甚远。经济学的使用具有一定的规范,经济学研究也具有特定的“游戏规则”,超出这些客观条件提出过高的要求,是现代经济学无以承担之重。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0:28:12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36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