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代周刊在1972年3月8日那一期的封面故事是:Nixon's China O dyssey(尼克松的中国奥德赛)。现代英文中的奥德赛(Odyssey)一词源于古希腊神话,是浪漫冒险的象征。在美国媒体看来,尼克松的这次中国之行多少有点神奇和冒险。白宫发言人也称这次旅行为“登月之旅”。
在尼克松在回忆录《在竞技场上:胜利、失败和重新崛起的回忆》中是这样记载的:
在北京,从机场到***国宾馆这一路,简直有些怪诞。
在我担任副总统和总统期间,我曾经对梵蒂冈、克里姆林宫、东京日本皇宫、凡尔赛官和威尔士宫等进行过官方访问,但我几乎从未准备过首次以一个美国总统的身份去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1964年,我在卡拉奇见到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他当时刚刚从中国访问回来。他极力鼓励我到中国去。我问他中国给他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回答说:“人,几百万人在大街上挥动着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国旗在鼓掌和欢呼雀跃着。”
中国***的豪华轿车里的窗帘紧闭。我透过狭窄的缝隙向外窥视,除了看到每隔百米设立的岗哨外,几乎看不到什么人,大街上完全是空空荡荡。
此时此刻,北京市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在哪里呢?对尼克松而言,直到他临终前,这始终是个没有被完全破解的谜。
真情的情况是这样的:
此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极为尴尬和荒诞的年月。就在几个月前,林彪政变未遂后暴尸他乡的事件,已经向全国民众公布,但是对国外仍然保密。在报刊上只是将林彪等人笼统地称之为“刘少奇一类的政治骗子”。这种为自己国家保守秘密的最原始的方式,当初居然是极为有效的。因为这个国度的民众与这个星球上的其他族类几乎毫无联系。在尼克松到达的前几个星期的时间里,各级官员就开始向民众训导如何“不卑不亢”地回答美国人可能提出的“别有用心的阴险问题”,诸如“你们的林副主席哪里去了”、“你们喜欢去美国吗”、“你们吃得饱穿得暖吗”?
依照指示,在尼克松率领的美国代表团访问北京期间,所有单位要延长正常的学习和工作时间,未经特殊批准,任何人不得在八点钟前下班或放学回家。于是,尼克松才会发问:北京市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去哪了呢
============================================================================ 华丽的分割线
再来看卡拉格
英国《每日电讯报》4日发表了特派记者发自北京的报道,布伦登·卡拉格在《北京2008,在奥运即将到来的时候,根本没有中国危机》的报道中,一改该报此前对中国奥运的批评立场
卡拉格说:“中国人极端友善,到现在为止我对网络的访问也一切正常。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我正身处漂亮的媒体公寓,看着64个电视频道中BBC对北京奥运的报道。隔壁商场的足底按摩让人神情气爽。甚至执勤的军警也会边敬礼边微笑。”
文章还说:“在北京机场,我们简直被当成王室成员接待。当我们的车进入媒体村,一群年轻的志愿者微笑着冲上来帮助我们做任何事情,拿行李、入住、把冰凉的矿泉水塞到你手中……我没见过比这更热情的接待。”
卡拉格不是唯一有这样感受的外国记者。英国《卫报》专栏作家克尔索在4日的报道中写道:“在北京我感到受宠若惊。这里热情的志愿者几乎以4或者5比1的比例在我们提供服务。我和同事在这里已经3天了,可是3天时间里我们没有自己用手开过一次门,因为有热情的志愿者始终在帮我们。”
最后文章还说:“对于那些渴望看到末日来临的人们来说,我要让你们失望了——北京市民的热情欢迎,以及几乎令人尴尬的红地毯式的隆重接待,还有那美妙的球场。在这里,我根本没有看到一个匆匆忙忙正在赶工的木匠或电工。”
============================================================ 强制分割
那他们又到哪去了呢?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0:28:05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36122.html